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義務捐資助學23年「愛心老人」點燃「希望」

2018-12-21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在古城蘇州,一位老黨員被人們廣為傳頌——從1993年至今的25年間,他100次往返蘇州—金寨兩地間,跋涉奔波12萬多公里,慷慨解囊,捐資助學,為大山裡的貧困孩子們送去希望和溫暖,他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希望老人」——他,就是已84歲高齡的周火生老人。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老人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受資助貧困學生的信息。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每次大別山助學,周火生都要奔波跋涉近千公里。年逾古稀的他從不叫苦叫累。困了,就在車上打個盹。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走訪捐助貧困學子。周火生常說,孩子們就是我心中最大的牽掛。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這是孩子們在向我匯報個人情況呢,他們有的考上大學了,有的成家立業了。看到他們成材了,我有說不出的高興。」周火生臥室的案頭上放滿了山裡孩子寫來的感謝信。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周火生向希望工程捐款的部分單據。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23年來,僅周火生個人的資助善款,就達到60多萬元。一批批貧困學子在他和愛心人士們的資助下改變了個人命運。圖為老人幫扶的貧困學生易三梅如今已大學畢業,考進機關成為一名公務員。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二十年前周老與易三梅(穿黃裙者)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在為山裡孩子源源不斷送去「希望」的同時,周火生自己卻始終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老人住在千燈南墅街一套老式公房內,不到80平米的屋子光線昏暗,牆壁開裂,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20多年間,周火生義賣圖書走遍了昆山百餘所中小學校,騎壞了4輛嶄新的三輪車。看到路邊的車子,他情不自禁想騎上去試試。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因為捐資助學,周火生花光了家裡的積蓄。他的兒子一度也意見很大。但二十幾年過去,他也開始理解老人的堅守付出了。圖為午後周火生的兒子在攙扶他散步。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去年3月1日,周火生的老伴林菊英因病去世,這給了他沉重一擊。回想起老伴二十多年來與自己風雨與共奔波義賣的一幕幕,周火生不禁潸然淚下。「這個世界上只有老伴最懂我,最疼我。每次助學遠行,她都提醒我不要太節省,餓壞了身子。」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周火生的床頭枕頭下放著一雙棉鞋,鞋面上繡有「祝您平安」四個字。那是一位不知名的金寨鄉親手工縫製好偷偷塞到他行禮中的。」鄉親們太善良了「,周火生說。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周火生老人62年前的入黨志願書。儘管紙張已經泛黃,但裡面的字跡依舊工整清晰,彷彿老人的錚錚誓言。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週末,周火生的兒子給他做了碗紅燒羊肉。「父親為了資助大山裡的孩子,平時都捨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一碗肉,有時要吃好幾天」。周火生的兒子說。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風雨一肩挑,情系大別山。23年義務助學,周火生感動了蘇州、金寨兩座城市。在他的帶領和感召之下,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這一隊伍中來。23年間,支持周火生愛心助學行動的蘇州市民超過10萬人;走進金寨,參與愛心助學的各界志願者近1萬人,各方捐款捐物累計達1200多萬元,捐助了1300多名金寨學生。金寨16所希望小學拔地而起。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新華網(胡永春 文/攝)

長期奔走操勞使周火生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老人患上了腦梗,連行走也變得艱難。但他依舊每時每刻惦記著大山裡的孩子們,期待著自己的第101次助學之旅。

責任編輯:林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