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深圳兩會代表委員關注深港合作

2019-01-20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為期4天半的深圳市兩會正在召開,「粵港澳大灣區」繼續成為會上「熱詞」。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表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面臨着需要突破的瓶頸。十餘名人大代表聯名提案,探索深圳南山區與香港洪水橋新發展區開展戰略合作;在深圳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第一組分組討論中,也有委員提出深圳與香港合作,在香港洪水橋建設高新科技產業園,實現優勢互補與合作共贏。

陳炳強、王希耘等13名人大代表在聯名建議中提到,在經濟全球化和國家大力倡導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香港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上面臨重大發展機遇,正在規劃足夠土地和空間,積極應對未來各類經濟發展需求,促進經濟領域多元化,並通過科技創新與合作創造更多優質就業。代表們認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轉型,香港的新市鎮發展已進入新周期,香港政府正在推進洪水橋、元朗南、古洞北、粉嶺北、打鼓嶺、錦田規劃興建新發展區。香港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為香港新一代新市鎮和新界西北部的區域樞紐。香港政府將此地區作為試點整合棕地,以釋放棕地發展用途,供科技創新及其新興產業或工業之用。它與深圳高新區隔海相望,經深圳灣大橋跨海相連,是距離深港西部通道關口最近的地區,比元朗、屯門更靠近深圳、靠近南山,與深圳合作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潛力巨大、前景無限。

因此,充分發揮南山高新科技成果產業轉化與香港基礎科研和國際化資源的互補優勢,可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時代跨境創新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在更大範圍內深化兩地科技創新合作,促進香港青年創業就業,提升深圳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化發展能力。

深港戰略合作勢在必行 在港建高科技產業園將成「全國首例」

「洪水橋新發展區位處新界西北地區策略性位置,未來可提供大量發展空間作為經濟用途,同時香港政府也在致力於加強與內地在科創方面的合作。」13名代表們具體談到,「建議深圳市發改委圍繞共建洪水橋港深高科技產業合作區的目標,通過結合南山區高新科技成果產業轉化的實力,以及香港雄厚的科技基礎和高素質科技人才,探索兩地合作的先行先試製度、合作區建設的統籌協調機制等,提升兩地產業競爭力。」

政協委員陳軍亦表示,深圳南山區與香港洪水橋共建產業園,可打破深港合作瓶頸。他指,過去原有的深港合作模式都是香港到深圳輸出資金人才、投資興業、設立產業園。若深圳在香港洪水橋構建科技產業園的構想得以實現,將成為全國首個內地高科技技術在香港建立產業園的範例,形成產業集聚效益,對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實踐有深入的指導意義。

合作將實現兩地互聯雙贏 推動就業和交通發展

13名代表在聯名建議中說,抓住國家正在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契機,在香港選擇區位優勢比較明顯的片區,在科技創新領域進行深度合作,有助於深港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支持建設深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陳軍委員表示,香港目前發展較好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中環、港島一帶,靠近深圳的都是不發達地區,要實現區域平衡發展,香港也亟待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所發展。他表示,經過兩地相關部門初步接觸,香港已有意向在洪水橋與深圳合作建立產業園。「洪水橋高科技產業園將推動香港建立新的高科技產業群,提升經濟實力,維護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而深圳可以輸入香港企業的先進理念,提升深圳企業的國際化水平,推動金融創新,引進全球頂級研發機構及人才。可以說把深圳的科技創新優勢與香港的國際化及企業先進管理經驗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他說。

「此外,合作開啟後,還有助於進一步打通和升級深圳與香港之間的立體交通網絡, 逐漸在軌道交通、公路、水路方面實現更便利的連通,利用珠三角及供應鏈優勢實現互聯互通,這對深港兩地來說是雙贏的結果。」

責任編輯:Caroline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