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秋菊」始做牧羊人 無愧人生

2019-02-19
駐村幹部王文坡(右二)與妻子劉蓉(右一)來到白家村與白氏家族三代牧羊人白玉印(右三)、楊秀玲(左一)、白春柳(左二)合影|記者顧大鵬攝

駐村幹部王文坡(右二)與妻子劉蓉(右一)來到白家村與白氏家族三代牧羊人白玉印(右三)、楊秀玲(左一)、白春柳(左二)合影|記者顧大鵬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顧大鵬 河北報道)楊秀玲有一個哥哥仨妹妹。25年前,哥哥被村裡落地的電線擊中,父親因喪子之痛神經錯亂,又遭車禍身亡。這個年僅17歲只有小學文憑的河北易縣姑娘,8次鬧法庭為哥哥討說法,成為當代生活版的「秋菊」。官司的獲勝並沒有給她的命運帶來轉機,相反一連串的厄運還在等著她。與此同時,她把不向命運低頭的信念從娘家帶到婆家,靠矮小的身軀撐起一個五世農民的家業。

贏了官司,楊秀玲重新回到保定城打工,這時她意外地發現自己病了,醫生珍斷為子宮癌,子宮切除了三分之一。同城打工的男友白永保並沒有拋棄她,令她十分感動,她發誓婚後用生命回報他。還沒等到婚禮,白文保就給了她實現諾言的機會,他因勞累和飲食不正常得了胃病,吃什麼吐什麼,這個1米80的男人消瘦得像個麻秸桿兒一樣弱不禁風。楊秀玲將男友接到自己的住處,這對患難情侶相依為命。一年後,他們終於走進了婚姻的草堂。非常幸運的是,這對有情人還意外地獲得了一兒一女。

家庭養殖屢遭失敗

楊秀玲娘家和婆家,一個在京南平原定興縣紅樹營村,一個在京西燕山深處易縣白家村。兩個同處北京周邊貧困帶上的河北農村,雖然相隔不過百餘公里,但生產生活方式相去甚遠。娘家的6畝地,有機井配套,一年兩收成;婆家的10餘畝坡地,一年一季要靠天收。婚後白永保在周邊打零工,妻子楊秀玲嘗試養殖業。

「當時看著活雞行情好,就在自家的荒坡上用絲網圈了一塊地,5元(人民幣,下同)一隻小雞,一次買進了500只,讓小雞吃螞蚱、喝山泉水。小雞不餵食任何飼料,堅持放養打有機牌,希望日後賣個好價錢」,今年45歲的楊秀玲說:「春天的500只小雞,秋後一清點,長成了200只大雞。當時網上的行情,一隻100元,即便打個對折,也能保住本」。然而,她所祈盼的綠色食客始終沒有出現。不得以將雞綁在自行車上,騎行幾公里去趕鄉村大集。養雞一年,年終結賬,淨賠一萬五。

第二年,她見兔子行情見漲,又買了10只母兔1只公兔。兩年養雞、養兔經歷,白搭了創業激情,賠淨了僅有的一點本錢,共欠親戚外債3萬元。

「國家經濟有波峰波谷,而白家的家庭經濟曲線總是調頭向下」,楊秀玲婆家姐四個兄弟倆,她嫁到白家時,四個姐姐已經出嫁,哥哥白永安早已獨立門戶。老公白永保是家中老小,與爺爺和公婆始終在一個屋簷下同灶吃飯。楊秀玲這個未曾提名的「中國好媳婦」,自從進入白家就擔荷著生產和持家雙重責任。

苦盡甘來發羊財

年近八旬的公公為了減輕生活壓力,養過一雙母牛,雪天沒有草料,因餵食了一筐干白菜,兩頭牛被活活撐死。第二年,公公又買了一頭騾子,連人帶牲口一塊出租,一天會有300塊錢的收入。好事不出仨月,這頭騾子便墜入懸崖。再後來,公公買了一頭草驢,一年產一頭小驢,能賣650元,這個生意干了6年後,因為鄰村的公驢被賣掉了,這門順手的生意也只得到此為止。

命運對這個苦難農家的考驗並沒有停止,白永保的哥哥白永安發現腎衰竭症要換腎。白永保對妻子楊秀玲說:「拿不出錢來救哥哥,就給哥哥一個腎吧?」。楊秀玲感動得哭了,重申了當年永不離棄的誓言。

少了一個腎,白永保對家庭的責任並沒有減少,他不能幹重體力活,先後給人賣過服裝、開過小車,現在為天津一個老闆押車跑物流,穿越在中蒙邊境線上。

妻子楊秀玲再次為生活加壓,貸款10萬元買了一群羊,原本她想自己上山放羊,可是她不論怎麼努力也無法與羊溝通,只好將羊群交給公公。白家是三世的羊倌,母羊從10只發展到30多只,別人家一隻母羊一年只能生一仔,白家兩年能生三仔。10年週而復始,養羊成為白家十幾口人的主要經濟支柱。

楊秀玲嫁到白家二十年後,年逾古稀的公婆和百歲老爺爺,不得以將生活的重擔壓在她身上。令她開心的是,當年不認主人的羊群,現在已經乘乘地聽從她的召喚。

鄉村游首推長壽餐

白家五世長者白洪賢今年102歲,這個白天在日本兵營架過線,晚上又帶八路剪電纜的傳奇人物,養著三隻花貓,走起路來讓寵物一溜煙地追趕。他剛剛告別縫製羊皮、編製籮筐等生計,不過,胃口很好,活得很開心。

白洪賢與兒子白玉印,以及孫子白永安、白永保三代人,都是京原(北京至太原)鐵路和京張(北京至張家口)高速的建設者,他們每天望著從家門口呼嘯而過的火車和大型運輸車,並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從上面走出一隊北京人向他們捐錢捐物,還要幫村民修房子、開發鄉村旅遊、開辦農家樂。

王文坡這個2018年上榜的「河北好人」,是碾子溝和白家村兩地的駐村工作組長,他利用個人的影響力,吸引了一批扶貧社團,在完成了「冬日裡送溫暖」第一波扶貧計劃後,開始推進這一區域的特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便是其中一項。

2019年元月,王文坡在碾子溝完成了大公報財經下午茶分享任務後,帶記者走進白家村,他動員白氏家族的女主人楊秀玲帶頭搞農家樂,主打長壽餐。記者問:「老爺爺的食譜有什麼訣竅?」她回答說:「就是家常便飯,一天三頓粥:早餐大米粥、午餐玉米粥、晚餐小米粥,但每頓要二兩紅燒肉」。


責任編輯:林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