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今年中國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是最熱門話題之一。其熱度背後折射出的中國高質量發展方向,值得關注。
粵港澳大灣區緣何如此受矚目?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大灣區利好粵港澳三地,對區域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打造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密切內地與港澳合作,不僅有助於化解粵港澳三地發展存在的問題,對於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也大有裨益。
其二,高起點、高定位、高質量發展,大灣區目標長遠,代表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珠三角本是中國經濟最發達、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在此基礎上建設大灣區基礎好、起點高。
從官方發佈的規劃綱要看,大灣區定位甚高,包含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等五大戰略定位,目標直指「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有海外輿論認為,大灣區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樞紐之一。如此遠大的願景、廣闊的機遇自然受到各方高度重視,尤其是港澳態度積極、踴躍參與。
其三,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提振各方信心。去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運營、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通車,大灣區逐步實現「一小時生活圈」。這些高難度的跨境重點工程順利完工,彰顯中國速度,也極大提振了各方對實現大灣區建設願景的信心。
上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大灣區正穩步推進。誠如不少代表委員所說,藍圖和施工圖均已繪就,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加上港澳的全力配合參與,三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大灣區建設目標定能早日實現。
粵港澳大灣區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經濟總量接近1.6萬億美元,空間巨大、潛力巨大。在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直言,大灣區建設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
40年來,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面貌,港澳參與其中,也受益良多。全國政協委員霍啟剛日前有言,大灣區建設是如同改革開放一般的重大機遇。他尤為鼓勵港澳青年,要像祖輩抓住改革開放機遇一樣,緊抓大灣區建設機遇。
外界注意到,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法域和三個關稅區,流通三種貨幣,制度方面的差異比較大,面臨其他灣區所沒有的制度和體制機制課題。
不過,制度性差異也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和優勢所在。在「一國兩制」下,可將港澳市場經濟成熟、國際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法治公認度高、科研力量比較強等優勢,與廣東腹地廣、市場大、製造業發達、科研實力雄厚和政府決策力、執行力強等優勢結合起來,最終實現1+1+1>3的效果。
正如開創性的「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各方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人有智慧在大灣區建設中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