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大公報報道,香港體育、演藝、文化、出版界昨日在大公報報史館舉行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兩會)精神分享交流會,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以及四個界別代表等約百人出席。
全國政協委員、中聯辦副主任楊健在會上作主題分享。楊健表示,列席全國人大開幕式、聽取《政府工作報告》時,坐在人民大會堂二樓最後一排的「山頂」上都能感受到現場的熱烈氣氛,代表委員們的58次掌聲,反映了大家對國家發展的強大信心。
經濟穩定增長高質量發展
代表委員們的信心來自哪裏呢?楊健認為:信心來自國家經濟的穩定增長、高質量發展。過去一年,我國經濟在巨大的壓力挑戰下依然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實現了「質」和「量」的雙提升。GDP首次突破90萬億,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這個「6.6%」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位居首位,中國繼續以接近30%的貢獻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大貢獻者。經濟增長「含金量」更高,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76.2%,較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中國經濟正加快發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信心來自40年改革開放打下的雄厚基礎。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變化翻天覆地,體現在基數大、實力強,國內生產總值是日本的2.6倍、德國的3.3倍、印度的近5倍、俄羅斯的8.6倍;產業全、「底盤」穩,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設施好,跑得快,高鐵和高速公路總里程均居世界首位;人才多、創新快,有世界規模最大的科技隊伍。
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增強
信心來自全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同心戮力。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眾,大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71元提高到2017年的25974元,中國城鎮和農村的人均住房面積從1978年的6.7、8.1平方米提升到的36.6、45.8平方米,十八大後六年的脫貧攻堅戰,農村貧困人口再減少8239萬……正是這種獲得感讓全國人民上下團結一致,同心戮力支持國家發展。
信心來自國家發展仍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從國內來看,我國市場空間廣闊,推進城鎮化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將帶來新機遇;我國完整的產業體系和較強的創新能力相得益彰將帶來新機遇;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將帶來新機遇;深化改革激發一億市場主體的活力帶來新機遇;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也將帶來新機遇。
信心來自總書記的掌舵領航
信心來自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和中國制度的卓越成效。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六到團組並發表重要講話,展現了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和為國為民的使命擔當。
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我們一定能實現偉大夢想,創造更大奇跡!愈來愈多的中外人士認為,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共同構成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方式,是典型的「兩條腿走路」的中國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最好、最佳、最符合中國國情的制度。
楊健呼籲在座體演文出界代表堅定對國家信心,融入發展大局,凝聚奮鬥力量,帶頭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言獻策、出謀出力。
責任編輯:gl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