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將骨灰葬入花壇,化作春泥更護花;將骨灰撒入大海,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將骨灰做成生命晶石,永久保存慰藉思念……近年來,花壇葬、樹葬、海葬、晶石葬等生態安葬方式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調查發現,受「入土為安」傳統觀念、生態安葬供給不足等因素影響,目前生態安葬方式占比依然偏低,需進一步移風易俗改變傳統殯葬觀念,增加優質生態安葬服務有效供給,加大獎補力度倡導民眾選擇生態安葬。
生態安葬漸成殯葬新選擇
清明節前夕,一場公益花壇葬活動在廣西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舉行,在莊嚴肅穆的儀式中,180具裝在可降解骨灰罈中的骨灰,被安葬在花壇葬區內。2014年以來,這片花壇已經安放了超過1300具骨灰。
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負責人陳福聯介紹,除了花壇葬,墓園還推出了樹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態安葬方式,生態安葬位置占比近50%,生態安葬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認可。
網民「rain」表示,「樹葬我可以接受,骨灰上面種一棵樹,這樣孩子們既有地方悼念,也不會浪費土地資源。」「市民由原來的不了解,到如今認識到生態殯葬是現代文明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既能夠保護生態、節約用地,又能夠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入土為安、天人合一的理念。」南寧市民政局局長黃菊如說,節地生態花壇葬的開展,讓廣大市民的殯葬理念逐步轉變。
不佔地的海葬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廣西北海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栗林卿介紹,海葬不僅節約殯葬費用,更能節省墓葬用地。2013年以來,每年重陽節期間,北海都會舉辦骨灰撒海活動,超過2000位逝者魂歸大海。網民「望夢寐如汝」說:「我舅舅是海葬,他說不想太麻煩,簡簡單單就好,只要心裡有親人就足矣。」
晶石葬是這兩年才興起的生態安葬方式。通過科技手段,骨灰可以製作成生命晶石,體積只有骨灰的20%。2018年,上海在匯龍園公墓推出了免費安放晶石的藏晶苑,藏晶苑佔地60平方米,可安放近8000位先人的晶石,每具晶石佔地僅為0.0075平方米。
多因素制約生態安葬深入推進
記者調查了解到,雖然生態安葬方式漸入人心,但其遠未成為喪葬主流,傳統殯葬觀念、產品服務供給不足等影響著生態安葬的進一步發展。
——傳統殯葬觀念需與時俱進。中國殯葬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喬寬元認為,在傳統觀念中,殯葬被納入「孝」的範疇,厚葬意味著孝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入土為安、厚葬等思想,要在短期內改變非常困難。有網民表示,不立碑、不留名的生態安葬方式讓一些親屬在感情上難以接受,海葬則祭掃無處可尋,薄葬長輩怕被親朋好友指責為不孝。
——優質生態安葬設施和服務供給不足。網民「相信愛」認為,自己所在的城市公墓無法提供生態安葬服務,選擇生態安葬需要去外地,影響了生態安葬的意願。喬寬元等殯葬專家認為,一些地方的公益性公墓僅僅是骨灰埋葬地,環境堪憂,文化內涵缺失,對老百姓缺乏吸引力,使得老百姓寧願選擇經營性墓地或者散埋亂葬。沿海某地一位民政幹部告訴記者,當地的骨灰撒海活動存在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人文關懷不夠,比如受制於經費,逝者親屬不能陪同出海,海葬只能由工作人員代勞。
——部分商家不當引導亟待加強監管。業內人士透露,一些殯葬中介利用逝者家屬尚處在悲傷中,趁機推銷喪葬用品和墓地,並承諾一條龍服務,極力引導逝者家屬選擇傳統殯葬。有的中介以選擇墓地要看風水為由,向逝者家屬推銷「風水好」的高價墓地。「不法中介往往有較強的隱蔽性和流動性,打擊難度較大。」南寧市殯儀館黨委書記覃忠武說。
多方發力促生態安葬成主流
2018年1月,民政部等16個部門制定《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大力推行不佔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提出到2020年,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50%以上。要讓生態安葬成為殯葬主流,業內人士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持續移風易俗,引導群眾樹立厚養薄葬的觀念。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劉建民等認為,要在全社會營造文明殯葬的氛圍,讓民眾認識到很多傳統殯葬對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的破壞,提倡長輩在世時多盡孝道、喪葬時一切從儉,擯棄不文明的殯葬形式和攀比之風。「應注重引導親屬進行逝者悼念,如參加遺體告別會,不僅是簡單鞠三個躬,更應在告別會中體會逝者人生文化的世代傳承,對於之後的遺體處理,建議可以盡量簡化。」覃忠武說。
二是加大優質生態安葬設施建設和服務保障力度,增加生態安葬獎補。喬寬元認為,墓地是一種傳承逝者人生文化的特殊文化設施,公益性墓地尤其是生態安葬墓地要體現天人合一、慎終追遠的中華傳統文化,達到保存逝者人生文化的目的,這樣才能增強生態安葬的吸引力。網民「你在我看不見的蔚藍」說:「在殯葬改革時,希望把文化傳承也考慮到,如在公墓附近建孝道園、祠堂,把逝者的生平事跡放進去。」還有殯葬從業者建議,地方政府可增加財政投入,適當提高生態安葬的獎補標準,保障生態安葬產品和服務的高品質。
三是對殯葬行業中存在的不正當引導行為,加大打擊力度。專家建議發揮殯儀館在殯葬改革中的龍頭作用,打通殯和葬的關係,主動引導群眾選擇生態安葬方式。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