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記者4月5日從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獲悉,中國南極考察事業的開拓者、原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國南極長城站首任站長郭琨於2019年4月3日19時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郭琨是中國南極考察事業的重要開拓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曾七下南極,兩次榮立一等功,親歷了中國南極事業從無到有的輝煌階段。
含淚退出國際會場
曾誓言「拼了老命也要建好站」
2017年4月,郭琨等59名同志被授 予「中國極地考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當年,82歲的郭琨曾在電視上分享他曾誓言「就是拼了老命也要把考察站建好了」的經歷。
1983年9月,郭琨等一行3人以觀察員身份第一次代表中國出席第十二次《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當會議討論到實質性內容、進入表決議程時,會議主席拿起小木槌一敲:「請非協商國的代表退出會場!到戶外喝咖啡!」因為當時中國沒有在南極建立科考站,所以不僅無權參與表決,甚至在表決時需要迴避。「當時我們含著眼淚離開了會場。」郭琨回憶,後來他跟團長說,不在南極建立我們自己的考察站,我絕不會再參加這樣的會議。
1984年11月20日,一支由科學家、軍人、記者、建築工人、船員等591人組成的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奔赴南極,他們要在南極創建中國第一座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郭琨就是這支將近600人科考隊的隊長。
長城站建成八個月後,郭琨參加第十三次《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26個協商國一致同意中國加入南極條約協商國。至此,中國在南極國際會議上有了話語權。
領軍首次南極考察
用40天時間建成長城站
1984年11月,由郭琨率領的我國首次南極考察隊乘坐的「向陽紅10」號船和「J121」船遠征南極。因為是首次南極考察,沒有任何經驗,出發時隊員們都簽下了「生死狀」。
「向陽紅10」出海不久就遭遇大風浪,隊員們晚上睡覺還得把自己綁在床上,防止因船搖晃掉下來。
郭琨曾回憶,風助浪勢,浪助船高,沒坐過船的人大部分都受不了。有一個同志吐了十三次,最後四肢抽筋,吐的是黃水,幾個同志摁著他,最後只能給他打點滴。
1984年12月30日15點16分,我國第一支南極科考隊到達目的地——喬治王島,而建站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因為「向陽紅10」船既不是破冰船也不是抗冰船,這意味著科考隊必須趕在南極夏天結束前完成建站並撤離。
為了建站,考察隊中的科學家、機械師、後勤人員,都成了「建築工」。他們住在尼龍充氣帳篷裡,在沒有暴風雪的天氣裡,郭琨早晨四五點左右就開始挨個帳篷吹哨子、掀睡袋叫起床。郭琨曾回憶,建站的時候,帳篷裡有一尺來厚的雪,早上起來個個都是雪人。「寒冷,飢餓,極其疲憊。」這是長城站建設者對那段時光最多的記憶。
長城站建設者們用了120個小時,把五百多噸物資全部運到建站的地點上。1985年2月14日,長城站僅用了40天就屹立在喬治王島上。
中國科考站建設的速度著實讓同行驚訝,同樣是在南極建立考察站,波蘭人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前蘇聯站站長對「中國速度」直呼不可能,還曾好奇地問中國隊員:他們一天給你們多少錢?中國隊員這樣回答:我們不要錢也干!
4年後再建中山站
科考船再出征遇冰崩被困7天
長城站建立4年後,中國在南極圈內再建一座科考站——中山站。這個任務同樣落在了郭琨的肩上。
當時,中國科技並不發達,要在4年內完成兩座科考站的建設並非易事,其他國家斷言:「中國想進南極圈建科考站,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郭琨不服輸,1988年11月,滿載著科考隊員的「極地號」科考船從青島港出發,再次駛向南極大陸。
1989年1月14日深夜,「極地號」突遇特大冰崩。郭琨曾回憶,當時翻下來的冰川離船的最近距離只有兩三米,「我們進入了緊急戰備,船員全部上甲板,好多隊員穿上西服、刮了鬍子、皮鞋擦得亮亮的,還有人寫好了遺書,以為要船毀人亡了。船的周圍被大小冰山包圍,根本動不了了。」
「極地號」被困的第七天,包圍船體的冰山出現了鬆動。郭琨曾講述:「當時,在船的前方開了個30米的口子,大家下決心往外衝。僅僅兩小時後,冰裂的口子又合上了。一直等到中山站建好後我們返程,那個口子也再沒打開。」
1989年2月26日,中國第二座南極考察站——中山站全部竣工。
南極自然環境十分惡劣,中國科考隊員的遠征需要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郭琨晚年腿腳完全不能走路,這跟他年輕時七赴南極,長期在極寒的地方工作有關。
新聞內存
郭琨一生主持策劃了我國開展南極活動,從長城站、中山站的建設到「極地」號、「雪龍」號的裝備,從我國南極考察科研計劃的組織實施到參與國際南極事務推動我國加入南極條約,親歷了中國南極事業從無到有的輝煌階段。
如今,我國在南極建立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在北極建立了黃河站,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同時實施兩極考察的國家之一,中國還積極參與南極條約協商會議,成為北極理事會特別觀察員國。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