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一帶一路」論壇|共繪「一帶一路」的發展經濟學

2019-04-24

文|孫志

以「共建『一帶一路』 開創美好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5日在北京舉行。從參與國熱情可以看出,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已成眼下全球最為重要的戰略倡議。由於發起國中國所賦予其真正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一些早期收穫項目落地開花,所以業已成為國際性普惠的公共產品。

「『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於人的強買強賣。」習近平主席多次闡釋「一帶一路」的理念,海外評論認為,這一倡議所象徵的東西愈發重要,這就是對高牆思維的「地緣政治」的摒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追求現代化道路上,不斷進行新的嘗試和探索。從全球角度審視,「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倚重自身發展前提下的巨大市場和發展循環之外,與沿線國家實現互聯互通,搭建起更為寬廣的生態平台。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 中國已與全球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74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亞投行過去兩年間先後七次擴容,成員數量從57個創始國上升到93個。中國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投資超過800多億美元,82個境外合作園區為當地創造近30萬個就業崗位。

從經濟學角度看,「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層面,立足於價值鏈分工模式中產業互補,發展高質量互聯互通,各國可針對不同發展階段,根據自身的要素稟賦形成多層次合作機制,釋放更大的發展潛力。所以說,這是對所有國家來說的普惠性公共產品。《亞洲金融發展報告》顯示,隨着修路架橋不斷落實基建投資,沿線經濟體貿易成本下降了3.5%。

「一帶一路」給很多新興國家帶來基建民生補短板的實實在在好處。「中國製造」正在釋放溢出效應,惠及相關國家和區域。昔日一些被發展遺忘的國家,如今正在迅速成為欣欣向榮的發展之弧。2018年1月1號正式商業運營的亞吉鐵路,就是非洲大陸上第一條全部採用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設的電氣化鐵路。老撾南歐江梯級水電站項目,是中國電建幫助建設的支撐將老撾打造成「東南亞蓄電池」和改善老撾北部民生的重要項目。中國的經濟發展樣本,已不是一幅牆上的掛圖,中國的技術輸出和資本輸出已產生實際的經濟發展意涵。

不僅是新興國家,對於一些西方國家而言,以全球化視角尋找新的大市場,也是破解發展瓶頸,尋求共贏發展的核心。這也能解釋為何眾多西方國家在美國杯葛的情勢下,對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依然保持火熱態度的緣由。法國是最早表達參與「一帶一路」合作願望的歐洲國家之一,西班牙、葡萄牙積極參與「一帶一路」並獲早期收穫。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超過1.4萬列,通達境外15個國家50個城市,一些城市在互聯互通中成為新的門戶和節點。

作為「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國家宏旨落實在百姓獲得感:中歐班列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原產地運來的小麥、生鮮、葡萄酒,中國和5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實現了免簽或者落地簽,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覆蓋40個「一帶一路」國家等。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但未來可以塑造。這種樂觀來自,「一帶一路」所代表的「大同」發展善意,通過全球治理改革挖掘經濟發展價值,是人類步入蓬勃向上新時代的願景。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