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洪秀柱訪京 將向台灣傳遞何信號?

2019-05-12

【文匯網訊】王金平回去了,洪秀柱又來了。近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宣佈,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將率台灣各界人士代表團於今天(12日)至15日來北京參訪。在島內局勢波譎雲詭以及兩岸關係低位運轉的當下,此行被外界給予諸多期待。

「愈不談,會喪失話語權」

據台灣媒體透露,洪秀柱一行共有72人,包括兩位國民黨前副主席、島內民意代表、市民代表等,涵蓋教育、觀光、農漁、醫療、生物科技等諸多領域。按照初步規劃,洪秀柱一行12日晚乘機抵京後參加國台辦歡迎晚宴,13日上午參加兩岸民間團體座談會,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領導人會見,傍晚參加北京市歡迎晚宴。14日上午赴北京師範大學作主題為「兩岸青年攜手共圓中國夢」的演講,下午參觀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15日離京返台。

此行至少有三大看點。首先是洪秀柱將會見到誰。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由時任黨主席洪秀柱率領的國民黨大陸訪問團。2017年6月,時任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廈門會見了出席第九屆海峽論壇的洪秀柱。在她卸下黨主席職務後,多次以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身份來訪大陸。比如2017年11月,洪秀柱分別在武漢與上海會見了時任國台辦副主任劉潔一與時任上海市委常委施小琳。此次洪秀柱來訪,能否得到高規格的接待,值得期待。島內媒體已經列出了可能見她的大陸領導人名單。

其次,就是大陸領導人對洪秀柱說什麼,其實也就是借此向島內民眾傳遞什麼樣的信號。國台辦在洪秀柱訪問大陸的新聞稿中提到,「我們將與島內各界有識之士一道,共同推動兩岸關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共創兩岸關係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榮光。」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為兩岸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特別是提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了和平統一實踐形式。這些重要倡議在島內引發熱議,5個月後,中央是否會根據島內形式變化,對相關論述作進一步的闡述,值得關注。

第三,就是洪秀柱怎麼說。早在幾年前競選國民黨主席時,她就提出要深化「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不能只停留在「一中各表」上,兩岸關係必須要有「共同表述」(一中同表)的政治基礎,才可能結束敵對狀態。也就是說,台灣當局要正視現實,在「一中」框架下尋求台灣與大陸未來關係。對於年初大陸方面的重要信號,洪秀柱則表示,台灣不能只看到大陸的紅利,卻忽略如何解決兩岸政治上爭議,這樣不能長長久久,各個黨派、各界人士應組織一個制度、機制,共同商議兩岸統一,「愈不談,會喪失話語權。」

因此,作為島內深藍的代表人物,在島內綠營日益限制兩岸交流、極力打壓「統派」力量的當下,洪秀柱帶來的思考與建議,也值得大陸方面認真傾聽。

有利「兩制」在島內正名

不僅是洪秀柱,外界注意到,近期台灣眾多政治人物訪問大陸,包括高雄市長韓國瑜、宜蘭縣長林姿妙、台東縣長饒慶鈴、馬祖縣長劉增應等藍營縣市長訪問大陸,台灣地區前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也先後來訪。國台辦主任劉潔一分別會見了這些台灣政治人物。新華社在對宋楚瑜專訪時提到,對於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宋楚瑜表示非常贊同。這在島內引發不小風波,最後以宋楚瑜辭去領導人辦公室「資政」才勉強結束。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也限制了兩岸各層級交往。隨著對前高官「登陸」管制期限由3年延至6年,包括馬英九、吳敦義等馬英九第二任期高官很難來到大陸。不僅如此,通過修訂「刑法」,台灣當局將「外患罪」適用範圍從「敵國」「外國」擴大到「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因為按照島內憲制性條例規定,大陸並非外國,因此過去「外患罪」不適用於大陸人士。此後情況將發生變化,那些在島內生活學習工作的大陸人士,無異於頭頂上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於此番洪秀柱訪問大陸,民進黨當局嚴陣以待。在原則性地表示鼓勵正常交流同時,台灣當局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還不忘提醒洪秀柱,應遵守兩岸相關規範,按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台灣人民未經「政府」授權,不得與大陸簽署協議。

島內媒體大都對洪秀柱此行樂見其成。在《中國時報》看來,近期由於執政黨政策使兩岸關係停滯,呈現緊張狀態,對台灣安全、國際空間及經濟發展都不利。台灣任何團體能赴對岸交流溝通都值得肯定,洪秀柱過去跟大陸互動良好,這次或能對兩岸關係產生不同程度的助益。

畢竟,在兩岸交流日益密切的當下,閉關鎖島是個不理智的做法,其實也是做不到的。而對大陸而言,由於「一國兩制」在島內被嚴重污名化,民眾對其認識不清,因此做好對藍營政治人物與統派力量的說服解釋工作,也是有利於「兩制」在島內正名的重要一步。

洪秀柱的表態很值得考慮。她說,很多事在一念之間,「民進黨『政府』要不要兩岸和平、發展穩定與永續經營的方式?」她強調,不是今天講統一明天就能一蹴而就,要通過談判,以逐步、緩慢、有共識地去溝通,才能真正尋求兩岸全民福祉,「中國人的未來應朝這方向去努力。」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