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大公報記者 海芯葆、調查組、李斯達)「學生動源」召集人、「獨青」鍾翰林一直無心向學,中學文憑試結束後,他乘機「攞正牌」做廢青,不是與「獨」友花天酒地,就是四圍溝女。鍾翰林與中學生女友不時外出鬼混,周街親熱,齊齊「煲煙」,行為令人側目。有知情人士透露,鍾翰林的現女友出身於小康之家,鍾搞「港獨」不過是為了食軟飯!
上月25日,宣揚「港獨」的「本土新聞」舉行五周年晚會,鍾翰林與其他「獨」友,包括「香港民族陣綫」發言人梁頌恆、「學生獨立聯盟」陳家駒、呂俊賢及縱火狂徒楊逸朗等也有出席。剛滿18歲的鍾翰林,當晚又煙又酒,飲到面紅耳赤,與「港獨」區議員陳國強摸酒杯咬耳仔。
翌日,飲至醉醺醺的鍾翰林睡至黃朝白晏,下午才施施然離開元朗新住所,到太子會合一個身穿校服的女學生。他們又在太子與旺角多個商場閒逛,其間行為親昵,在街上四唇相交,渾然忘掉了身旁的路人。兩人鬼混約三小時後,鍾才送女友返回大圍村屋。
示威區假聲援真鬼混
鍾翰林與女友三不五時就外出風流快活,例如到「掃街天堂」的葵涌廣場、大圍站閒逛,但他們最喜愛的活動就是一同「煲煙」,不論是逛街還是避雨,總是煙不離手,而鍾翰林更是一支接一支,看來煙癮很大。然而,鍾翰林接送女友回家總是鬼鬼祟祟,即使同坐小巴,落車後就如陌路人一樣,不會將女友送回家門前。
近日「港獨」分子眼見反對派炒作《逃犯(修訂)條例》,「學生獨立聯盟」陳家駒乘機抽水,號召鍾翰林等人到立法會示威區附近聲援。
5月10日,「民陣」在立法會大樓外舉行反修逃犯例集會,鍾翰林走到一班高舉「港獨」旗的人群當中,大多數時間他都是低頭自顧自玩電話。翌日上午,反對派議員暴力衝擊立法會,會場外的示威區亦衝突不斷;但溝女至上的鍾翰林,施施然與女友一起在示威區另一端繑手聊天,兩人在下午更手拖手步行至金鐘地鐵站。
女友生於小康之家
據知情人士透露,鍾翰林的何姓女友僅15歲,出生於小康之家,現時就讀於沙田一所直資的Band 1中學,家中有傭人侍候。雖然現時主要以港鐵代步,但鍾女友的母親間中也會以座駕接載。「Tony(鍾翰林洋名)梗係識食啦!佢搞『港獨』都係為咗溝女、食軟飯啫!」
知情人士又稱,鍾翰林與女友不是就讀同一所中學,但透過「學生動源」,鍾翰林就可以結識不同中學的學生,女友就是「學動」成員之一,她積極轉載學生動源的帖子,如呼籲朋友參加今年二月在港大舉行的紀念旺角暴動的集會。鍾翰林靠搞「港獨」溝女,以致未成年少女亦誤入歧途。
父破產 全家住鐵皮屋
出生於普通家庭的鍾翰林,終日無所事事,考畢文憑試後更是游手好閒,不是溝女就是搞「港獨」,不事生產,成為家裏的蛀米大蟲。大公報發現,鍾翰林已由私樓搬至同區的鐵皮屋。知情人士透露,鍾的父親更曾經破產。而家境普通的鍾翰林居然可以在半年內多次往返台灣,令人質疑資金何來。
大公報發現,鍾翰林的新竇位於元朗的鐵皮屋,約二百呎,石屎牆高約半米,牆以上包括屋頂均用鐵皮裝成,屋內有廚房和洗手間,門外放着少許雜物。
據街坊表示,鍾租住的鐵皮屋早前成功租出,租金估計約四千至五千,有獨立水電,屋主一般只會租予友人;另一街坊表示一般三百呎的鐵皮屋租金為五千多元。
知情人士稱,鍾翰林父親鍾某翔曾經在2007年申請破產,今年四月初舉家從私樓搬至鐵皮屋。雖然鍾的父母不諳政治,但他們並不支持鍾翰林搞「港獨」。
眼見家道中落,鍾翰林還沉淪於「港獨」及溝女,可謂相當「生性」!難怪鍾父的背影是如此沉重。
與「癲狗」罵戰 為新「獨」黨宣傳
一事無成的鍾翰林,近日聯同一班「獨」青與「癲狗」黃毓民展開激烈罵戰,黃毓民以老大哥的口脗,斥責鍾翰林等不學無術搞「港獨」,「你仲要扮大哥,扮名門正派,扮X曬自己好X巴閉。邊有運行呢?」鍾翰林趟這灘渾水,無非是為他即將公布的「創製獨立黨」製造聲勢。
被斥「扮大哥」
《大公報》早前踢爆,鍾翰林有意在四月宣布成立新「港獨」組織「香港獨立前綫」。不過,他眼見計劃曝光,於是急急改名為「創製獨立黨」。鍾翰林4月26日在Facebook貼出新組織的標誌,5月7日更公布「創製獨立,民族自強」的標語。「創製獨立黨」的Facebook專頁在5月4日創立,暫沒有任何內容。
為了要炒熱這個新的「港獨」組織,搶佔話語權,鍾翰林早於4月16日出席楊逸朗主持的網台節目時,就與楊大談「獨派」要組織「軍隊」,誓要進行「武裝革命」。言論引起網台創辦人黃毓民極度不滿,批評鍾翰林「扮大哥」。鍾翰林則反擊稱,不會再出席該台節目。黃毓民的支持者仇思達之後亦加入罵戰,狠批鍾翰林。
楊逸朗的網台節目一直以直播形式播放,但在4月23日,他被告知以後節目要轉為錄播,加上又有人物限制,包括不能邀請盧斯達、鍾翰林、何俊謙等人出現,楊逸朗大感不滿,決定中止當日的錄播,另覓地方進行直播。之後,多個「獨」人,包括楊逸朗、周竪峰、無妄齋決定不會踏足「癲狗」的網台。「癲狗」、仇思達派系,與「港獨」派正式決裂,鍾翰林亦趁機宣傳,稱新組織即將公布,成功「抽水」。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