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泛民」又在忙切割

2019-06-28

文|清水河

反修例事件由所謂的「和平理性」,演變成越來越嚴重的暴力衝擊。而當初一手發起這場政治運動的「泛民主派」議員們,此時卻一反常態地出奇「安靜」。他們都在忙些什麼呢?

回顧過去的四個月時間,從修訂正式提出之後,一場場由「泛民」唱主角的反政府行動便開始上演。從發動靜坐遊行,到輪番到美國拜見政要高官;從騎劫立法會,到散播各類混淆視聽的「懶人包」。直至到六月九日,這群人在外國勢力直接協助下,煽動起一場數十萬人參與的大遊行。可以說,到這一階段,從煽動這一政治任務角度來說,「泛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按理說,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應該忙着收割「勝利果實」了,何以突然「安靜」了下來呢?事實上,即便是在六月九日以及六月十二日的兩次遊行,一些反對派議員還在爭搶媒體的曝光度,還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張貼誇耀「戰績」的貼文。何以一周之後,統統「閉嘴」了呢?

實際上,整場反修例事件演變至今,已經完全變了質,脫離了「和平理性」,成了徹頭徹尾的「暴力運動」。尤其是兩場圍堵警察總部的暴力行動,以及不斷冒出的圍堵政府公共服務場所的擾民事件,已經消耗掉了反修例最後的「民意資產」。「泛民」的政客與大佬們明白,香港整體民意對暴力行為的痛恨,也知道社會對違法亂紀行為的深惡痛絕,如果繼續與暴徒捆綁在一起,最終將是死路一條。

因此,在整場反修例事件中扮演主角的「泛民」議員們,在最後關頭必須忙着與包圍警總的示威者切割──儘管他們與這些人本來就是「並肩作戰」的「戰友」,但在政治利益面前,人人但求自保,誰還顧得上這些人呢?

一場政治運動,「泛民」賺盡了政治資本,但那些被煽動起來追隨的支持者們,此時已經成為政治棄子。這一鬧劇,難道不值得香港社會反思嗎?

(來源:大公報)

責任編輯:Caroline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