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港企力拓Fintech 破局互聯網券商發展

2019-07-15
張霆表示,因沒有物理網點昂貴的租金和大量員工的拖累,加上金融科技帶來的高效率,他們在香港市場有較好的競爭力,吸引了大量海內外客戶開戶,並且呈快速增長態勢。記者 李昌鴻 攝

張霆表示,因沒有物理網點昂貴的租金和大量員工的拖累,加上金融科技帶來的高效率,他們在香港市場有較好的競爭力,吸引了大量海內外客戶開戶,並且呈快速增長態勢。記者 李昌鴻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隨着金融科技(Fintech)飛速發展,證券業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無物理網點的互聯網券商正成為一支新生力量。以前人們很難想像足不出戶便可以開戶和投資A股、港股和美股,但目前這種新投資方式正成為潮流。內地互聯網巨頭新浪戰略入股的港資券商華盛證券正是提供這一服務的典型代表。華盛證券歷經多重困難和挑戰大力研發推出的華盛通APP,通過人臉識別和身份認證,最快三分鐘可以開設投資賬戶。短短三年多時間,華盛證券在香港和深圳共聘請400多員工,其中金融創新科技的研發扮演重要作用。去年他們在港股交易市場佔比飆升了三四倍,今年預計仍呈數倍的增長。

張霆表示,因沒有物理網點昂貴的租金和大量員工的拖累,加上金融科技帶來的高效率,他們在香港市場有較好的競爭力,吸引了大量海內外客戶開戶,並且呈快速增長態勢。 記者 李昌鴻 攝 華盛證券在深圳就有300多員工,短短三年飆升了15倍,重點是網絡券商技術的研發。 記者 李昌鴻 攝

張霆表示,因沒有物理網點昂貴的租金和大量員工的拖累,加上金融科技帶來的高效率,他們在香港市場有較好的競爭力,吸引了大量海內外客戶開戶,並且呈快速增長態勢。 記者 李昌鴻 攝 華盛證券在深圳就有300多員工,短短三年飆升了15倍,重點是網絡券商技術的研發。 記者 李昌鴻 攝

積極「化緣」克服「燒錢」挑戰

而近幾年盛行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正在深刻影響證券投資業。除了吸引大量傳統券商外,新興金融科技也催生了富途證券、老虎證券和華盛證券等純粹互聯網券商的新模式。

在華盛證券CEO張霆看來,他們是抓住了金融科技迅猛發展機遇,並填補了香港許多本土中小券商落後經營模式的空白。華盛證券的前身是2009年由四位香港投資大戶創辦的聚盈證券,自2010起先後獲得了港交所頒發的一、二、四、九號牌四塊牌照。張霆2010年正式加入公司,因為公司長期虧損,聚盈證券幾位股東2015年決定,讓張霆等高管共同出資收購公司(MBO),將公司更名為華盛證券。張霆和其他高管毅然決定將公司轉型和改變經營模式,邁向無物理網點的互聯網券商,當時同行也僅有為數不多的富途、老虎等。

但是,轉變經營模式無疑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張霆坦言,互聯網券商最為關鍵的是技術和系統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聘請高水平IT人員,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深入進行證券交易系統、前端和中後台等開發。這也就是人們常常講的要大量的「燒錢」。他們開始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剛開始華盛證券難以獲得外界融資,管理層作為創始團隊,想盡辦法自已出資,經過高管們各個出動「化緣」和多方努力,最終籌措了近千萬美元資金支撐公司發展。為了加快技術開發,2016年他們在深圳開設公司,聘請大量技術人才潛心研發。

華盛證券在深圳的研發辦公室一角。 記者 李昌鴻 攝

華盛證券在深圳的研發辦公室一角。 記者 李昌鴻 攝

因交易系統涉及港股、美股和A股,因而在研發過程中,華盛證券面臨內地與香港不同的監管政策和文化差異等挑戰。張霆表示,「合規性成為懸在華盛證券頭上的一把利劍,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內地的監管層很多是窗口型,遇到法律基礎不完善,但是經過溝通後,監管部門會給出指導意見便可以按要求做。但香港法律非常嚴,監管機構嚴格要求按規定去執行,沒辦法試水。為此,我和我的團隊以及律師在一起研究和摸索的很久。因為我深知,公司業務不合規的話就會被監管機構除名。」

合規要求高 深港文化差異屢碰撞

深圳金融科技創新技術支持華盛證券高速發展,去年其港股市場交易佔比飆升了三四倍。記者 李昌鴻 攝

深圳金融科技創新技術支持華盛證券高速發展,去年其港股市場交易佔比飆升了三四倍。記者 李昌鴻 攝

以線上開戶為例,張霆稱,華盛證券團隊將每個細節拆解並在線上重組,因沒有可參展的樣本,最初的流程寫了13頁。這讓深圳的研發團隊十分費解,他們對香港金融業的法規絲毫不懂,擔心13頁的開戶流程會嚇跑大量開戶客戶。「在符合監管的前提下,我們後來通過大數據、AI、人臉識別、生物識別等技術手段創新,實現了在線對用戶身份認證,開啟流程頁數也大幅縮減,極大地方便了開戶。」張霆如是說。

因公司絕大部分研發員工都在深圳,因此,深港兩地文化的差異也困擾着張霆。剛開始,香港團隊還未接觸過「互聯網+」,並一切按合規要求做,對所有細節不肯讓步,深圳員工則認為香港員工的要求太死板不能變通。為此,雙方員工各執一詞,幾乎天天爭持不下。這讓張霆感覺十分頭疼。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張霆給出死規定,要求深圳員工必須參加香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香港員工則要好好學習互聯網產品邏輯,因他們相互了解的加深,這樣終於解決了兩地員工的爭持。張霆深知,在合規和體驗的兩大難題中,他們必須先選擇了前者,然後再來改善後者。

經過不懈地努力,2016年8月華盛證券推出首個內部測試版,張霆表示,當時用戶群里,每天都有人在反映BUG,收到反饋之後他趕緊催促產品和技術團隊修改,每兩周迭代一次,所有員工連軸轉的暈頭轉向。在完成了數個版本的更迭後,2017年4月華盛通正式對外發佈,獲得了不俗的市場反響,也終於讓張霆鬆了一口氣。

通過華盛通,海內外用戶通過人臉識別、身份認證等技術,足不出戶,最快3分鐘就可以成功開戶和投資香港、美國和內地市場。如此便捷的開戶模式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用戶。2018 年以來,華盛通的用戶數量增長超過 4 倍,截至2019年6月底開戶用戶突破16 萬。張霆臉上由此露出難得的喜悅,他憧憬未來公司將實現上市計劃。

低傭金吸客 市場份額去年增三四倍

除了便捷的交易終端華盛通帶來競爭優勢外,張霆爭奪市場另一殺手鐧,就是其純互聯網券商沒有物理網點帶來巨額的租金和大量人工成本拖累,加上其金融科技帶來的電子化高效率大幅降低了其成本。華盛證券便可以在費率優惠上大做文章,投資者在華盛平台投資港股的交易傭金為萬分之三,僅為香港市場普遍傭金的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一。香港有最低傭金制度,普遍是每筆交易費用為50-200港幣,華盛最低僅3港幣。「我們傭金和費率在香港許多券商中均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目前,香港純粹的互聯網券商只有華盛和富途,儘管其他一些券商也自稱互聯網券商,但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

正是先進的金融科技技術、低廉的費率等優勢,助推華盛證券迎來飛速發展機遇,2018年其交易客戶達到1萬多,較前年迅猛增長逾4倍,並進入快速增長的爆發期。2018年初華盛證券占整個香港交易市場份額為萬分之七,去年底大幅增長至萬分之三十二,不到一年時間增長了三四倍。張霆相信,儘管公司每年「燒錢」厲害,他們就像富途一樣,逐步實現盈利。去年富途就實現了盈利,他們預計明年或後年也會實現盈利。未來幾年華盛仍將維持高速增長態勢。

香港本地中小券商落後模式帶來發展機遇

儘管香港市場狹小,但作為亞太金融中心,香港吸引了國內外大量資金參與港股交易。

香港雲集了外資、中資和本地許多中小券商,市場競爭激烈。作為自由市場,香港也聚集了600家券商。其中大部分是本地中小型券商,他們大多經營模式落後,這也給華盛證券帶來了爭搶市場的機會。

香港本地客戶紛來開戶

他稱,香港市場券商牌照價格並不高,市場是開放的,只要達到要求理論就可以獲得牌照。在600家證券業牌照中,有股票經紀業務大概400家,真正在做生意接待客戶基本只須200家,而能賺錢大概有100家,包括外資、中資和本地券商。因此,許多券商要想在香港市場立足和賺錢,也是挺不容易,他們必須面臨激烈的競爭和具有獨特的優勢。

對於香港許多中小券商落後的經營模式時,張霆深有感觸。香港許多本地中小型券商整套服務體系落後,客戶如果轉股票、修改電話或者電郵等,他們還需去券商營業部填表或者傳真表格;有的券商交易員下單交易系統還停留在DOS界面,沒有鼠標,只有鍵盤。此時全球金融科技已深入快速發展,即使鄰近香港的深圳證券業交易也要較香港先進不少。

正是看到這一情況,張霆因此看到了市場的空白和金融科技帶來的機遇,他們通過人臉識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與金融業結合,能夠讓客戶足不出戶辦理諸如開戶、交易、業務諮詢與交流等許許多多便捷的業務。因此,香港許多本地客戶紛紛轉到他們公司開戶,不僅是傭金便宜一大截,關鍵是省時省錢省心。在華盛和富途等互聯網券商擠壓下,許多本地券商業務自然受到衝擊,有的不得不奮起直追,加強金融科技應用,有的則固步自封,得過且過。

張霆坦承,華盛證券能夠在競爭激烈的香港市場立足,他們持續經營和快速發展,靠的是其擁抱互金融科技和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並且擁有一批有凝聚力和創新意識的團隊。

借力新浪戰略入股 搭社區股票交流平台

華盛證券互聯網金融科技研發和創新優勢,以及互聯網券商業務快速發展等特點,吸引了國內外知名互聯網巨頭新浪,2017年其斥5500萬美元(約合4.3億港幣)戰略入股。新浪不僅給華盛輸入了大量的資金,也通過其旗下微博助力華盛搭建股票交流平台,以更好地服務海內外投資者。

新浪作為國內互聯網巨頭,其資訊和社區等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其財經報道具有較好的影響力,但是卻缺乏一個與之匹配的券商業務,而華盛證券也看好新浪互聯網資訊和社區交流的巨大優勢,雙方展開優勢互補和水到渠成的合作。4.3億港幣無疑給快速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華盛帶來巨大的發展利好。

在張霆看來,新浪旗下微博社區可以幫助華盛證券拓展「社交+證券」的金融服務。其實社交和投資挺像,其最後歸根結底都是探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華盛與新浪雙方都在探索社交如何更好地與證券業務結合,建立一個社交+交易的平台。針對經紀業務,他們開發了與微博合作建設財經大V等業務板塊。

目前,華盛在微博簽約了 230 位財經大V,矩陣覆蓋粉絲數高達 6000 多萬。「華盛通過微博端口,可以給投資者提供港股美股和A股投資交流平台和心得,許多客戶能夠與大V實時交流,快捷地分享高手的投資心得,及時把握投資機遇。」他表示。

面臨競爭運營和管理壓力 唯積極應對努力克服

張霆表示,他們與傳統券商不一樣,傳統券商十分在意高凈值大客戶,而華盛證券採取互聯網便捷方式可以使得邊際成本比較低,能夠同時服務成千上萬普通客戶。當然,客戶量大對其系統和運營安全要求非常高。因為傳統券商客戶經理工作出現紕漏只會影響少部分客戶,但他們技術問題會影響所有客戶。

談及運營壓力時,張霆表示,他們投入大,每年預算有60%以上花在研發和維護系統、相關人員工資、數據備份等。去年他們研發費用超過一億港幣,今年這一數字還要高出40%-50%。總體預算將重點投入研發、運營租金、市場人員牌照等。為了緩解資金壓力,他們今年將會有新一輪融資。

在巨額資金支出的同時,華盛也迎來造血功能,他們的傭金、融資的利息等收入也快速上升。張霆稱,今年收入增長非常好,預計有一億多港幣。主要收益中港股方面佔比較大,美股交易量增長很快,客戶美股資產今年也有翻倍增長。因為他們有推廣期,新客戶有3-6個月免佣,過了免佣期後就帶來收益增長。

談到憂慮和反思時,張霆表示,互聯網券商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許多同行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他們更大的壓力是在業務拓展和管理方面,他們友商富途和老虎已在美國上市,給自己樹立了榜樣又帶來了壓力,他們發展比富途晚了四年,老虎晚了兩年。儘管產品和技術能夠與他們競爭,但是體量比相對小很多,仍要繼續努力,這點沒有捷徑,他們仍需不停地完善產品技術和提高服務能力。

管理方面華盛證券的業務線很長,除了主要服務散戶,也有資產管理、投顧、券商機構等業務服務高凈值客戶,附着業務團隊越來越大,需要優秀的管理人才,但是他們從來都是短缺。張霆透露,今年底公司團隊可能升至500人。他們會堅持兩條腿走,一方面擴充人員,一方面作一些優勝劣汰機制。

他表示,未來華盛將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客戶端加強資產管理和投顧等業務,利用互聯網從以前高成本高投入低效率轉向低成本高效率,擴大服務受眾群體,把以前用傳統模式沒辦法用新技術創造了可能。比如分析報告或者分析師講解,以前客戶要去現場聽報告,或者要付出昂貴門票,並且只有高端客戶才有機會。現在,他們可以利用新技術利用直播模式進行諮詢交流分享研究報告等。未來他們的收入將因此更加多元化。

華盛證券發展路線圖

1.前身為2009年由四位香港投資大戶創辦的聚盈證券;

2.2010-2018年相繼獲得了港交所頒發的一、二、四、九號牌四塊牌照;

3.張霆2010年加入聚盈證券;

4.2015年張霆等高管共同出資收購公司,將公司更名為華盛證券;

5.2016年張霆在深圳組建團隊,當年8月推出首個內部測試版;

6.2017年4月華盛通APP正式推向市場,獲得了不俗的市場反響;

7.2017年新浪戰略入股華盛證券,並助力華盛拓展微博社區交流平台;

8.華盛證券2018年底港交所港股交易佔比較當年初飆升了三四倍;

製表:文匯網 記者 李昌鴻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