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琦
Eva(化名)一家是典型的新移民家庭,她與先生早年來港定居,三個孩子均在港出生。經歷修例風波,Eva如今與讀中三的大女兒關係十分緊張,更令她擔憂的是,女兒受風波影響出現情緒問題,甚至有自殘現象。受訪時Eva多次焦慮地說:「我很想幫她,但不知道要怎麼幫。」
女兒愈行愈遠 媽媽擔驚受怕
發現女兒有異樣始於去年9月,Eva留意到她突然開始戴起口罩,詢問下並沒有生病。當時關於遊行示威的新聞越來越多,Eva擔心她參與非法活動,強行要求她不要戴口罩。那一個月大家情緒都敏感緊張,家庭內部就社會事件討論過幾次。但女兒被爸爸打罵兩三次後,完全不與他們溝通了。
後來,女兒不知為何一到上學就緊張,嚷著要轉學。學校老師向Eva反映,女兒持續一周每天都稱自己胃痛,甚至稱整個前胸都痛。Eva多番詢問下才得知,因為之後沒有參與示威活動,女兒在學校被孤立了,身體的痛楚可能是受心理影響。「一開始沒參與可能還好,參與後中途退出就會被當作叛徒。」Eva說,女兒現在把社交軟件都卸載了,她不敢看裏面的內容。
Eva憶述,女兒每次去洗手間都不開燈,會待上半小時至一小時。老師提醒,發生這種現象要留意她有否自殘。果不其然,12月初Eva偶然發現女兒小臂上全是已結痂的刀割痕跡,她嚇壞了,但因為怕刺激到女兒敏感的神經,至今不敢詢問。
女兒的朋友曾向Eva透露,因為家庭、學校及社會上的紛爭,她曾說過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生怕女兒輕生,Eva平時都會鎖好窗戶,收起刀具。目前Eva已帶女兒咨詢心理醫生,醫生說她傷口不深,自殘時還能感覺到痛說明並非真的想輕生,而是因為感到無助。
風波之中 家庭紛爭十有八九
在Eva眼裏,曾經的女兒懂事開朗,母親節會給自己寫卡片訴說心裏話,對弟弟妹妹也很負責。如今女兒回到家便躲進房間,完全不和家人溝通。
回想溝通上的問題,Eva承認,情緒激動時確實言語上較激烈,爸爸則更衝動,會動手打孩子。「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同,你不認同又打她,更會產生逆反心理。」相比爸爸的態度強硬,Eva顯得更「寵」女兒。之前女兒每星期都會出門,手機亦打不通。Eva告誡女兒要保護自己,不要傷害別人,對爸爸只稱女兒有約。「特殊時期不順著她不知她會做出什麼事情,萬一不回家怎麼辦?」說到這裏,Eva紅了眼眶。
風波之中,這樣的家庭紛爭在新移民家庭裏十有八九,只是情況輕重不同。Eva的姪女17歲,因為此次風波輟學在家。每當發生衝突,姪女便幾天不回家,即使回家也只是睡覺,然後又出門去,家長根本不知道她在幹嘛。
為了教育而來 為了教育而去
誰都沒想到,香港社會半年間轉變如此之快。Eva感歎,開始只是震撼於遊行人數之多,後來事態發展到恐怖的地步,商舖被放火打砸,警察被割頸,自己心好痛。
令Eva更心痛的是女兒的心理狀態,她不願與人溝通,會無緣無故哭泣。每次看到女兒哭,Eva也忍不住流淚。女兒的學業也處於進退兩難,Eva有考慮讓她退學,又擔心退學後長期不社交令情況更嚴重。「原本來港一大原因就是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沒想到現在變成這樣。」
原本期望女兒考上香港的大學,Eva現在「只希望她能身心健康,從這件事走出來就好。」因為這次事件,Eva對香港的大學亦完全改觀。她坦言,如果香港社會氣氛持續如此,將來考慮讓女兒去廣東讀大學。
願世界和平,原本對Eva來說很虛幻,如今卻成為她真切的新年願望。她希望新的一年香港早日平復,各行各業回歸正軌。「頭頂有片瓦,到家有餐飯,就是幸福了。」
校園分幫分派 學生隨波逐流
Eva女兒就讀的學校新來港學生較多,校園內出現分幫分派的現象,土生土長的學生為一個群體,新來港學生為另一個群體。Eva的女兒在香港出生長大,被歸為前者。
作為愛國學校,該校老師在暑假組織了新來港同學拍撐警短片。原本與女兒關係要好的老師因不確定她的政治立場,沒有邀請她一起拍攝。「老師已認定女兒立場是黃,給她打上了標籤。」Eva曾經懷疑老師的行為是否也對女兒造成影響。
Eva曾問過女兒為什麼「反送中」,發現她也不太明白其中的含義。女兒說同學告訴自己,如果支持「送中」,就用不了YouTube、Facebook這些社交平台。「搞不清楚本質就隨波逐流,年輕人最容易被洗腦。」Eva說。
後來女兒退出運動,導致兩邊群體都無法融入。女兒為此很苦惱,覺得自己既不是黃也不是藍,始終無法走出校園的紛爭。
「教育漏洞潛伏在每個地方」
在為讀小一的兒子溫書時,Eva也發現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當複習到中文課本《大熊貓幼兒園》一課時,兒子告訴Eva,這篇課文老師沒教,而這是唯一一篇講到內地的中文課文。Eva向校長反映,校長指通常某篇課文不教是年級商量決定,工作指引也是老師自己制定,表示會調查此次事件。
Eva亦質疑學校作業有指向性。她舉例其中一道選擇題,問題是從哪獲取到近期社會事件的訊息,其中一個選項是蘋果。Eva認為,對小一學生來說蘋果只是食物,當學生產生疑問,老師便會解釋有份報紙叫《蘋果日報》,這會給學生留下一個印象,以後看報紙要看《蘋果日報》。
兒子所在的學校每周奏國歌、升國旗,學生們會穿上傳統服飾慶祝春節。Eva本以為無需擔心出現這樣的問題,沒想到「教育的漏洞潛伏在每個地方。」
(作者為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