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防疫一線:時隔17年再戰 感染科醫護 「生命所托 責任所繫」

2020-01-31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溫敏與同事相互在防護服上寫名字(受訪者供圖)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溫敏與同事相互在防護服上寫名字(受訪者供圖)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經歷過sars和禽流感,這一場更大,是場硬仗。對於我們感染科醫生來說,當然是義不容辭,是生命所托,責任所繫。"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二科主任袁靜,2003年參與抗擊「非典」第一線救治工作,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臨床應急醫療隊伍第一衝鋒隊核心成員,負責統籌確診、疑似及排查病例的臨床收治和診療工作。

「17年前,我還是主管醫生,面對SARS 病毒時還有些慌張,進入患者房間都有種悲壯的心情。現在我們的醫療防控和疾控系統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表現在臨床、科研和重症病人的搶救上,讓我在面對此次疫情,更加鎮定和有信心。」 袁靜認為,醫生是有責任感的一個群體,值得被更多的人尊重。「我時常對病人家屬說,我和你是一樣的,一樣希望病人好,這就是責之所繫。」

「除了醫護,患者們也令我非常感動,今天我通知了三個已經出院的患者,讓他們回來醫院檢查血清,看下抗體的情況,他們都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因為如果抗體足夠,他們就要隨時獻血,以供臨床科研使用。對於這些剛治癒的患者來說,其實他們身體都還未恢復。」 袁靜坦言,此次疫情,病患的危重程度雖無禽流感嚴重,但患者數量多,已確診病人病情也隨時可能加重。

直接接觸「最大病毒量」仍無畏風險

「離病毒最近的人」,是同事們對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氣管鏡室主任葉濤生的暱稱。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呼吸功能救治最前線,葉濤生一直負責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包括氣管插管、呼吸機治療等,存在直接接觸「最大病毒量」的風險。疫情發生至今,他一天都沒離開過崗位,「隨叫隨到,叫了就做,做了就要有作用。」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

做氣管鏡時患者可能會有嗆咳,醫生就會「直面病毒」。「我們的前兩例患者就是通過氣管鏡進入下呼吸道才進行的確診,因為一開始的咽拭子並沒有獲得陽性的結果。這就是氣管鏡的一個重要作用。另一個用途是治療重症病人,這些患者插管後,氣道還是感染很嚴重,有很多分泌物和肉芽,會引起阻塞,就要定期把分泌物清理乾淨,保持氣管通暢。「葉濤生說。

連日來,確診病例的數字不斷攀升,葉濤生認為,一方面是因為政府重視,另一方面是檢測手段更先進了。「一個病毒從出現到實現大流行也不會一下子銷聲匿跡,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一定數量的患者是肯定的。我對於病毒數量多少並不是特別的在意,我只在意搶救的成功率,事實上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可以救回來的。我們醫生每天面對病人,只要救治有希望和價值,能夠給病人帶來好處我們就有信心。」

疫情中的逆行者(受訪者供圖)

疫情中的逆行者(受訪者供圖)

「娘子軍」爭搶上一線

今年除夕,一封名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傳給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護理部的每一個人,招募 100 名衝鋒隊員為打贏疫情攻堅戰貢獻力量。「原本以為在以女性居多的護理團隊,可能會有膽怯和猶疑,沒想到不到1個小時,就收到了各種形式的志願書、按手印的申請信等,遠超 100 份。甚至還有人不斷詢問,能否參加第二梯隊、第三梯隊的報名。"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溫敏動情地說。

沒有親身經歷的人無法想像,厚厚的防護服,是一層紮實的保護,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為了保證護士們能夠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工作,護理部把原本8 小時的排班縮減為 4 小時一輪換。 「每當我們摘下雙層的防護手套,雙手的皮膚都是皺的;脫下厚厚的防護服,頭髮全部都貼在頭皮上,身體非常疲憊。" 溫敏說。

「護理部的女孩子們非常堅毅和勇敢,她們沒有在危險和苦難面前止步抱怨。帶領這樣一群鐵一般的『娘子軍』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我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每每言及,溫敏眼中總是閃爍著光芒。

危機面前 黨員總是衝在最前面

「從 11 日開始到今天已經有 19 天了,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日夜,湧現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跡。「1 月 30 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劉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個不平凡的春節,眾多醫護人員前仆後繼地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特別是黨員在其中擔當中堅力量,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熱忱。

在危機的時刻,黨員總是衝鋒在前。「昨天我們有兩個危重病人需要做氣管切開。在切開危重病人氣管的時候,是病毒載量最大和瞬間迸發的時候,也是傳染性最強的時候,就是我們的黨員首先站出來承擔這一重任。」劉磊說,在危急時刻不退縮,是眾多黨員一致的選擇。「最令我感動的是,當我們在春節前宣佈全院中層幹部、全院醫護人員取消休假的時候,大家都積極做好準備,沒有人抱怨和退縮。」他說。

責任編輯:咩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