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雖然監管層多管齊下為A股護航,但因新冠疫情尚未出現拐點,滬深兩市仍然在鼠年首個交易日上演股災,滬綜指大幅低開8.73%,開盤跌幅創23年記錄,收市暴瀉7.72%,深成指、創業板指重挫8.45%、6.85%,超3000只個股集體跌停。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刊文稱,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股市大幅下跌存在不少非理性因素,甚至是一種「羊群效應」引發的恐慌。
公開市場上,央行3日不但按約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萬億逆回購操作,並進一步加碼政策力度,罕見「降息」。其中,7天期逆回購9000億元,中標利率2.4%,較此前下降10bp;14天期逆回購3000億元,中標利率2.55%,同樣較此前下降10bp。央行稱,此舉意在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與此同時,「做空」動作也提前受限。除了暫停期貨夜盤交易,內地還有數家券商稱,漏夜收到監管通知,被要求3日起暫停融券賣出業務,並控制融券業務新增規模。加之早前央行、銀保監會等五部委出台「金融30條」,均是為了給疫情壓頂的A股「減壓」。
不過,週一早間國家衛健委公佈,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了新增確診病例2829例,新增疑似病例5173例。至少從數字上看,當前新冠疫情還未現明顯拐點,抗疫任務仍然艱巨。
春節假期內累積的恐慌情緒,甫開市便衝上頂峰。週一滬綜指、深成指、創業板指大幅低開8.73%、9.13%、8.23%,滬指開盤跌幅創下1997年2月以來的23年記錄,直接向下擊穿2900點、2800點關口。此後雖然大盤極度弱勢,但沒有繼續向下。盤中創業板指跌幅還一度收窄至5%,後受主板拖累,重入萎靡。
截至收市,滬綜指報2746.61點,跌229.92點,或7.72%;深成指報9779.67點,跌902.23點,或8.45%;創業板指報1795.77點,跌131.97點,或6.85%。兩市共成交5194.8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大幅縮量36%。外資看好疫情砸出的「黃金坑」,當日北向資金淨流入199.32億元。
板塊、個股的走勢完全在意料之中。醫藥生物類板塊飆升,哈藥股份、東北製藥、聯環藥業、神奇藥業、四環生物、魯抗醫藥、泰合健康、海正藥業、精華製藥、達安基因、以嶺藥業、太龍藥業、明德生物、華大基因等掀起漲停潮。因全球缺貨,口罩概念股尤為瘋狂,科創板個股潔特生物大漲108.54%,紅豆股份、泰達股份、南衛股份、魚躍醫療、藍帆醫療等也集體漲停。
抗疫相關個股之外,其餘一片慘淡,兩市跌幅逾9%的行業、概念板塊比比皆是。交運設備、材料、儀器儀表、環保工程、工藝商品、券商信託、船舶製造、港口水運、金屬製品、電子元件、農藥獸藥、裝修裝飾、國際貿易、房地產等板塊就幾近跌停。
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3日刊文稱,當日股市大幅下跌,存在不少非理性因素,甚至是一種「羊群效應」引發的恐慌。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暫的,也是有限的,世衛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堅信中國對疫情的應對能力。此前的經濟金融數據已經顯示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因素仍在增多,經濟內在的韌性增強,這些都對經濟企穩和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形成長期的支撐。
「這些長期的利好因素,絕不會被暫時性的疫情所逆轉,」《金融時報》提到,當日境外資金流入股市量比較大,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際金融市場和投資者是看好中國的。
未來數日,除了需關注新冠疫情進展,限售股解禁壓力亦當納入考量。相關統計顯示,本月滬深兩市共有117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涉及股份273億股,按1月23日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達3120億元,雖較1月份下降了四成,但首周解禁市值達1118億元,為當月最高峰。另外,周內還將迎來鼠年首批7只新股申購,當前弱勢格局之下,抽血效應亦不容小覷。
責任編輯:I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