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國際銳評丨實地考察後,國際專家一致肯定中國說明了什麼?

2020-03-01

【文匯網訊】中國採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在2月29日發佈的《中國-世界衞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中,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25名來自中國、德國、日本、韓國、尼日爾利亞、俄羅斯、新加坡、美國和世界衞生組織的專家,通過對中國9天的實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結論,因而更具說服力。

世衞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博士是這次聯合考察組的外方組長。近日,他在北京、日內瓦先後舉行的兩場新聞發佈會上,談了實地考察後的感受:

「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國治療」;

「中國的方法是目前我們唯一知道的、被事實證明成功的方法」;

「世界其他地方應學習中國專業的應對機制」……

為什麼艾爾沃德和他的同事們有這樣的感慨與結論?

就像考察組在疫情防控一線所看到的:「中國的做法是,既然沒有葯,沒有疫苗,那麼有什麼就用什麼,根據需要去調整,去適應,去拯救生命。」這種對生命千方百計的拯救,是中國防控疫情的首要考慮,也是中國制度優勢的顯著體現。

從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到武漢短短十幾天建成兩座共容納2500多個床位的專門醫院,再到快速構建深入城鄉基層的疫情防控網絡,基於對生命的尊重與保護,中國展現的強大動員能力、果斷的執行能力以及利他主義的集體意願,給考察組留下深刻印象。

正如他們在考察報告里寫的,中國採取了堅定有力的綜合性非藥物性干預措施,包括開展積極主動監測、迅速發現並立即診斷隔離病例、嚴格追蹤並隔離密切接觸者等,非常有效地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讓專家們印象深刻的,還有中國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技術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比如,艾爾沃德談到他們到四川考察時,看到偏遠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團隊利用5G平台,與四川省內的高級別專家實現互動。這讓他感嘆:古老的方法加上現代化的科技產生了更大的效果。

此外,為了挽救生命,中國在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巨大投入也獲得了聯合考察組的認可。艾爾沃德在發佈會上引用了實地考察的一段對話:「我問他們有多少台呼吸機?他們說50、60台。有多少ECMO(移動心肺儀器)?他們說5台。一家醫院5台,歐洲都沒有這麼多。」

人們還記得,2月9日,武漢天河機場共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架次醫療隊航班、共計5000多名醫療隊員,「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的聲音響徹在每個航班上。截至目前,超過4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全國各地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全國各地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與此同時,全體中國人都在為武漢保障物資供應、捐款捐物、加油打氣。正如考察報告里所說,中國人表現出的真誠和奉獻精神深深感動了聯合考察組所有成員。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也認為,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凸顯了中國人民的無私奉獻和團結協作。

當前,中國經過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勢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數據也佐證了這點:29日,中國內地除湖北以外的其他省市新增確診病例降至3例,連續3天為個位數。

但與此同時,疫情正在全球擴散蔓延。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已將新冠肺炎全球風險級別從此前的「高」提至「非常高」。如何儘快遏制疫情擴散傳播,成為國際社會當務之急。

專家組考察報告強調,中國採取的措施為全球應對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經驗。在艾爾沃德看來,無論是武漢的「封城」舉措,還是中國迅速找到感染者、追蹤每一位接觸者、確保隔離他們每一個人的舉動,都值得國際社會借鑒。

斯洛文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近日撰文指出,改變思維方式、與群眾攜手抗「疫」以及加強醫療機構的應對能力,是中國在實踐中印證有效的經驗總結,具有全球性的借鑒意義。

美聯社2月29日報道說,在對新冠病毒認知不足、沒有特效藥和疫苗之前,像中國一樣採取封鎖措施是遏制病毒傳播的最佳辦法。

人們看到,意大利政府已經對疫情集中暴發的城市採取封閉管理措施;韓國決定將大邱和慶北兩地劃為特別管控區,採取超強「封鎖措施」力阻疫情蔓延。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近來與多國領導人通話、會見外賓或給外國朋友回信時,都強調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中方將繼續同各國加強合作,共同有效應對疫情,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衞生安全。

在此原則指導下,中方同日本、韓國、伊朗等國保持密切溝通,分享信息和經驗,並提供力所能及的醫療物資援助,展現大國責任與擔當。

病毒沒有國界,各國都應嚴陣以待,但也不必過度恐慌。正如譚德塞所強調的,只要採取正確的措施,疫情就可以得到遏制,「這是來自中國的關鍵信息之一」。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林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