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粵港嚴打野生動物多線路走私

2020-03-09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新冠肺炎疫情當前,野生動物濫食與交易備受關注。記者採訪廣東執法部門及業內了解到,疫情前的野生動物交易形成跨區域乃至跨境的產業鏈。這些野生動物在產地捕殺後,經過各道販運環節成為盤中餐時就淪為「天價」,增幅10多倍乃至20倍以上,致使野生動物走私屢禁不止。近年來粵港嚴打野生動物走私活動,發現除了從非洲等地經海運到粵港地區的走私線路外,「從東南亞攬貨經廣西或雲南邊境走私入廣東集散」亦成熱門線路。

廣東林業、公安等部門近期開展打擊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動(记者 方俊明攝)

廣東林業、公安等部門近期開展打擊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動(记者 方俊明攝)

「有數據顯示,走私野生動物已成為僅次於毒品和軍火走私的世界第三大非法貿易,年均交易額達100億美元。」有不願具名的動植物保護專家受訪時指出,受內地巨大需求產生的高額利潤驅使,野生動物走私屢禁不止。據海關數據,去年僅深圳前10個月便查處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案件共190宗。

經粵港地區走私入境集散

「近年穿山甲鱗片在非洲的收購價每公斤約三百到四百元,但進入中國國內黑市往往暴漲到五六千元左右。」海關人員坦言,巨大的價差誘使不法分子鋌而走險。近年粵港海關便連破大案,2018年香港、廣州分別查獲2.8噸、7.26噸穿山鱗片走私案。以一隻穿山甲身上約有0.4到0.6公斤鱗片計算,這意味着約有2到3萬隻穿山甲遭到毒手。

海關查獲走私入境廣東的穿山甲鱗片(记者 方俊明攝)

海關查獲走私入境廣東的穿山甲鱗片(记者 方俊明攝)

同時,從東南亞等境外攬貨,由廣西或雲南邊境走私進境亦成為野生動物走私的「常規」操作。熟悉行情的業內人士對記者稱,廣東市場上的野味,穿山甲、巨蜥主要來自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後經廣西、雲南流入廣東;獸類一般從湖南、湖北、西北進入;鳥類除了華南本土外還來自江浙沿海;熊掌則較多販運自雲南。「這些野味除了部分在廣東消費外,部分也集散到其他省區。」

銷往外省野味呈增多趨勢

廣東省林業局去年對全省21個地級市進行「野生動物公眾保護意識問卷調查」,77.27%受訪者表示沒吃過野生動物也不想嘗試。其中,廣州表示沒吃過野生動物的受訪者從2001年的44.6%提升到去年的84.3%,顯示廣東公眾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已提高。

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野味在廣東人的食譜上都佔一席之地,直至2003年沙士爆發後,近幾年野味在廣東應酬飯局上有所減少。有野味業內專家坦言,近年銷往外省的野味呈增多趨勢,「廣東在2003年沙士後就全面撤掉了野生動物專業交易市場,但近年依然是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走私的地下集散地」。

廣州最大野味市場轉營糧油

2003年「沙士」疫情令廣東眾多野味市場由盛轉衰。記者走訪曾是廣州最大野味批發市場的「新源凍品禽畜綜合市場」,這裏已成了糧油食品批發基地「新源糧油食品市場」。「『沙士』改變了新源市場的命運。」知情人士坦言,如今該市場已徹底轉營副食品。

新源市場檔主稱,野味是偏門生意,倒不如現在以品質糧油食品搶攬市民胃口(记者 方俊明攝)

新源市場檔主稱,野味是偏門生意,倒不如現在以品質糧油食品搶攬市民胃口(记者 方俊明攝)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該市場僅留一個進出口,進入市場者都要接受體溫檢測。記者逛了幾圈,發現在糧油味道中,大多數檔口都開門做生意。有檔主坦言,聽說過該市場在2003年前作為野味市場的紅火境況,但早已時過境遷,近幾年都沒聽聞過有野味交易。「野味畢竟是偏門生意,倒不如現在以品質糧油食品搶攬市民胃口。」

內地消費野生動物多個原因

一,迷信進補:部分民眾認為野生動物「補」或「清火」,或因污染少而「增加營養」。

二,獵奇炫富:部分民眾抱着獵奇、炫富、好奇等畸形消費觀,來滿足自己口腹之慾。

三,中醫入葯:部分野生動物作為傳統中醫藥入藥之用,如穿山甲鱗片。

四,另類萌寵:部分野生動物被視為「另類萌寵」,如變色龍、非洲灰鸚鵡、豹紋陸龜等。

野生動物走私或非法銷售線路

一,以穿山甲、「另類萌寵」等為代表,非洲、東南亞等地——經海運走私到粵港——集散到全國。

二,以穿山甲、巨蜥等為代表,東南亞等攬貨——廣西或雲南邊境陸路走私進境——國內非法銷售。

三,以獸類為代表,一般從湖南、湖北、西北進入廣東——除了在粵消費外再銷售其他省區。

四,以鳥類為代表,除了華南本地還有江浙沿海入粵——除了部分在粵消費外還集散到其他省區。

責任編輯:一粟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