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抗疫是對毅力、管治力的一次大考

2020-03-16

【文匯網訊】眼下香港抗疫形勢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一方面,本地確診個案持續增加,市民的防疫意識卻有所鬆懈;另一方面,中國以外地區的感染數字火箭式上升,外地輸入個案防不勝防,這為特區政府防疫帶來了新的嚴峻挑戰。

全球大流行下,疫情在各國方興未艾,總體感染數字超過中國指日可待,而英國及美國的情況令人憂慮。英國公開主張放棄治療及追蹤輕症患者,主要照顧重病者,希冀六成人感染後,為社會帶來集體免疫力。有人稱這是「佛系」,其實不然,這是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理論在防疫上的體現。而美國政府雖然改變了初期的掉以輕心,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但美國的檢測速度很慢,以致不少人感染新冠肺炎卻被當成流感處理,影星湯漢斯在澳洲確診就是典型的例子。

國情不同,文化不同,美國、英國及歐洲有自己的防疫策略,也許對他們本身合適,但未必適合其他地方。比如說,大量的英國輕症者及美國的漏診者四齣遊走,必然為其他地方帶去風險,而以香港與英美關係之密切,對香港意味着什麼不問可知。

鑒於疫情全球爆發,各地各師各法。有順其自然者,但更多的是採取圍堵策略。澳洲、新西蘭等國宣布對所有外來者採取居家隔離措施,新加坡拒絕部分歐洲人士入境,歐盟內部亦有成員決定關閉國境,哪怕被指摘破壞神根公約,也要這樣做。

相比之下,香港日前對歐洲神根二十六國入境者採取居家隔離措施,直至昨晚才將美國、英國、愛爾蘭納入隔離令,堵住防疫漏洞。事實上,本港近日新增確診個案多為輸入個案,而且大部分近期曾去過歐美國家。昨日新增的多宗個案,同樣以輸入為主。譬如有市民出國滑雪而中招,更有人身體不適但入境時沒有如實申報,如此不負責任,可謂誤己又害人。

港大袁國勇教授擔心香港爆發新一輪疫情,建議政府對更多疫情嚴重國家入境者採取限制措施。同時,政府要增加每日病毒檢測的宗數,如此才能加快追蹤患者的感染途徑。如果醫管局分身不暇,可以邀請私人醫生加入檢測。

防疫是頭等大事,政府固然要嚴防死守,市民也要予以配合,只有暫停出境旅遊,才能避免引疫入港。不得不說的是,抗疫近兩個月後,市民開始有些鬆懈,從食肆人群增加、街頭有人開始不戴口罩、周末行山成群結隊可見一斑,埋下傳播風險。

事實已證明新冠肺炎疫情顯然比沙士更「流氓」、更難防範,不會突然而來又突然消失。沒有人知道疫情何時結束,有可能持續一至兩年,甚至變成風土病,因此,香港社會需要做好打長期戰、持久戰的思想及物質準備。說到底,防疫是對管治能力的一次大考,這個大考是漫長的,誰更能堅持,誰更有毅力,誰就更有機會早日走出疫症的陰霾。

責任編輯:Caroline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