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大公報社評|打破政治阻礙 抗疫須更果斷

2020-03-28

【文匯網訊】新冠疫情是全球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最大危機,只有果斷行動,才能將災難減到最低。可以看到的是,有些地方雷厲風行,成功控制疫情;有些地方坐失時機,致使形勢一發不可收拾。就本港而言,可能介乎兩者之間,防疫起步早,但決策未夠堅決,總予人「慢了一步」之感,新推出的一系列抗疫措施亦不例外。

行政會議昨日通過兩條規例,一是禁止四人以上在公眾場所的聚集,明日凌晨實施;二是管制餐飲業及部分場所運營,今日下午六時實行。另外,政府籌備第二輪抗疫基金,並擴大對入境人士的檢測。政府從善如流,亡羊補牢,值得肯定。

但不少市民的感覺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自本月初疫情在歐美大爆發,數萬海外港人回流,疫情「倒灌」成為香港最大威脅。連日來,每日新增確診個案達數十宗,昨日新增六十五宗,再創單日新高。香港整體個案超過五百大關。如果政府一早限制人群聚集並擴大入境者檢測範圍,情況會大不一樣,導致四十多人確診的「酒吧群組」也不會出現。然而,現實中沒有「如果」。

公平地說,特區政府對疫情是敏感的,當初將防疫應變提升至嚴重級別及緊急級別,都領先全球。但自那以後,防疫舉措就顯得縮手縮腳,大多情況下,別的地方先實施,香港跟在後面做,還要預留較長準備期,以致埋下防疫漏洞。在禁止非本地人入境、擴大檢測範圍等方面,都是如此。昨日公布的限制人群聚集措施,譬如餐桌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也是新加坡已經實施且行之有效的做法。

防疫就是與疫魔競賽,誰搶在先,誰佔主動。香港抗疫「慢三拍」、被指前瞻性不足,不能簡單歸咎於政府缺少魄力及決心,而是社會深層矛盾惡化,加上利益分歧,難達共識。尤其是反對派政治掛帥,添煩添亂,令施政阻力重重,舉步維艱。

就說管制食肆等場所營業,政府只消使出「緊急法」,就可以做到令行禁止,劍及屨及。但問題是,去年黑暴高峰期間,政府曾引用緊急法推出「禁蒙面法」,不料遭到反對派司法覆核,接着被法庭判定敗訴。政府不能不擔心,引用緊急法會重蹈覆轍,因此束手束腳,這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道理。

緊急法被視為「尚方寶劍」,賦予政府在緊急情況下便捷行事的權力。到頭來,政府被判敗訴,有關法律要通過立法會這一關,如此一來尚方寶劍被廢武功,淪為破銅爛劍。可見香港在防疫方面備受掣肘,是社會泛政治化的必然邏輯,是反對派「盲反」造成的,惡果則是由全港市民承擔。

疫情形勢日益嚴峻,特區政府再不能猶豫不決,市民也必須齊心協力,才有可能打贏這攸關香港生死及未來之仗。

來源:大公報3月28日A3版社評

責任編輯:林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