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劍橋專家:病毒突變3類型 武漢常見非原始毒株

2020-04-11
意大利近兩萬人感染新冠肺炎不治。(美聯社資料圖片)

意大利近兩萬人感染新冠肺炎不治。(美聯社資料圖片)

【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英國劍橋大學及德國的科學家周四(9日)發表新冠病毒的基因系譜研究報告,顯示病毒在疫情初期於各地傳播時快速突變成3個毒株,並發現在被視為疫情源頭的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最常見毒株類型,是由原始毒株突變而成的第二種毒株。專家們警告,新冠病毒正不斷地快速變異,以適應不同人群中的免疫系統抵抗力。

研究由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專家福斯特(Peter Foster)領導,團隊分析疫情爆發初期從患者身上取得的第一批160個完整病毒基因組,利用數理網絡演算方式整理出部分病毒毒株突變後的傳播源頭。此方法常用於以DNA研究史前人類的遷徙數據,相信今次是首次應用到追蹤新冠病毒等冠狀病毒的傳播路徑,研究刊登於《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

團隊利用去年12月24日至今年3月4日於全球獲得的病毒基因組樣本,分析出3個有緊密關聯的突變毒株,並以A型、B型、C型為代號。專家指出,A型與蝙蝠身上的新冠病毒最接近,即是原始的人類新冠病毒基因組。A型毒株存在於武漢,但不是武漢最主要的毒株類型。專家反而在曾居住在武漢的美國人身上發現突變的A型毒株,而大部分感染此類毒株的都是來自美國及澳洲的患者。約3分之2的美國患者樣本驗出A型毒株,主要來自西岸。

在武漢,最主要出現的是B型毒株,並普遍在東南亞存在,若毒株沒有進一步突變就不會擴散至區外。至於C型毒株則主要在歐洲出現,專家在疫情早期於法國、意大利、瑞典及英國的患者身上發現這類毒株。中國內地的基因組樣本沒有C型毒株,但新加坡、香港及韓國都有發現。

團隊推斷,A型毒株最接近在蝙蝠與穿山甲身上的病毒類型,被視為「爆發的根源」,而B型毒株源於A型,並由兩個突變分開;C型則源於B型。專家續指,B型毒株在東南亞地區化,可能是因「始祖效應」,即當一種病毒從小及孤立的感染群體形成一種新類型時,就會出現的基因瓶頸。

責任編輯:咩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