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雅南
兩會在即,香港政府統計處昨日(19日)公佈本港整體失業率,較年初的4.2%進一步升至5.2%,創逾10年來的高位。餐飲服務業和建造業的失業率,更加分別急升至12.0%及10.0%,大多數行業就業市場情況惡化。面對困境,有人又開始抱著「攤大手板」向中央要好處的心態,十分要不得。
稍遇逆境就向中央要好處,除了不必要地加重內地財政行政負擔外,亦容易養成庸政、懶政和怠政的陋習,這亦是香港政壇近十數年來的深層次問題之一。
從機場三跑到明日大嶼,撫心自問,坐擁近萬億元財政儲備規模的香港,並非沒有解決困境的方略,關鍵是沒有認真去執行過,用部分港府官員喜聞樂見的借口:政府的施政,在近年愈見猖獗的「政治畸型症」下寸步難行。
年初以來,港府透過抗疫基金陸續推出的紓困措施,只能紓緩中小企和普通打工仔的短期資金周轉,全民派錢只能有限度地刺激市民消費,實際上不足以帶領本港經濟走出低谷。
香港其實只要加快落實近年來相繼提出的振興經濟措施,包括加快機場三跑和明日大嶼等工程建設,改建貨櫃碼頭和部分郊野公園作住宅項目,善用棕地,落實「資金過河」,加快5G建設等等,結合起來,自然而然就能從投資、物流、創造就業、住屋等方面解決,或部分地解決「老大難」的問題。
疫情無差別襲擊各國,無差別風險時代提前來臨,香港過往累積根基反見優勢。2008年金融海嘯後,流入本港的1萬億元資金,至今流走的只有大約十分之一。今年以來,資金仍持續流入香港。因此,香港經濟現在的困境,其實是市場信心受到打擊,欠缺正面預期,消費不振,企業不願追加投資。
今年兩會,中央會如何出手救港值得期待。醫者用藥如用兵,起沉疴,療絕症,其中關鍵在於藥引。在筆者看來,經濟方面中央只需四兩撥千斤,將香港引導入國家發展戰略當中即可,真正的「藥引」,莫過於「止暴制亂」這一味了。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曹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