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深讀詩會 | 王亞明:生命中最活躍的細胞構成詩的基因圖表

2020-05-23

【文匯網訊】5月22日,「深讀詩會」第十六期活動在深圳市《特區文學》雜誌社文學空間舉辦。本期活動通過朗誦與點評的方式,對主題詩人王亞明的詩歌創作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主 題 詩 人

王亞明

王亞明,曾在北方從事文學編輯工作,1989年調入深圳新聞單位,現已退休。1971年起開始在《北方文學》《哈爾濱文藝》《青年詩人》《青年詩壇》《當代詩歌》《青島文學》《中國青年報》《文學報》等報刊雜誌發表作品。1988年4月應邀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舉辦的全國第二屆「灕江詩會」,有詩歌作品收入《黑龍江省1949-1989詩歌選》,出版個人詩集《在你的海里不需要岸》。多篇(部)詩歌、報告文學、電影劇本、散文等作品被收入各種選集並獲獎。

一草一木總關情

詩人王亞明生長在北方邊陲的一座小城——伊春,年少時熱愛普希金、雪萊、唐詩宋詞,常讀賀敬之、郭小川、樑上泉等人的詩歌。對一切與詩有關的美好事物,他都充滿好奇,如饑似渴。詩歌,裝點了他的少年時光,也讓他的生活充滿了神秘色彩。上世紀九十年代王亞明來到深圳,進入新聞采編行業,小興安嶺的白雪,在南方的暖陽下融化。之後他的詩歌寫作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深圳濃郁的市場氛圍和排山倒海般的商品經濟大潮,並沒有改變王亞明對詩的痴情。2016年,他回歸詩歌創作,至今四年多的時間,寫下了將近五百首詩歌。2019年,王亞明出版了詩集《在你的海里不需要岸》。在學者常玢看來,王亞明是屬於詩的,他生命中最活躍的細胞構成了他詩歌的基因圖表。

曾有人說,寫詩是年輕人的事,但王亞明從青年寫到老年,詩歌生命經久不衰。年少輕狂時的詩學積累,又經歷了風霜雨雪的歲月洗禮後,王亞明的詩歌得到了升華和精淬。隨着年齡與閱歷的增加,王亞明後期的詩歌創作,哲理詩佔據了更大的比例,成績也更加顯著。作家王躍斌評論道:「詩歌諸多形式中,哲理詩是最難寫的。抽象思維多些,則失於枯糙乏味;形象思維多些,又失之義理。難得的是,亞明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熔於一爐,既寫出了詩歌的旨趣,又寫出了哲學的理象。」

賦閑在家後,王亞明的詩歌創作少了很多約束,他寫詩並不為發表而寫,有些詩常常只為寫給特定受眾,或者只為寫給自己。如今,他更加習慣用詩歌的方式來思考現實,用詩歌的方式來對話社會。他說道:「詩人至少應該是半個哲學家,沒有思想的詩是立不起來的。」

王亞明的詩平靜、樸實,鮮少在字裡行間大呼大喊,題材也並不宏大。對此學者王瑞來評論道:「訴說一份細膩的情感,捕捉一絲瞬間的感受,有時並不需要宏大的敘事,一草一木總關情。」

詩的表達有時不能用慣常思維去衡量

學者王瑞來評論道:「一首好詩,除了立意、構思和意境之外,辭義可視的語言美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標準。」在他看來,王亞明的詩歌處處都充滿智性的詩眼,是有獨特趣味的,也是耐咀嚼的。讀王亞明的詩,讀者不只能感受到一種韻律美,還有詩人在遣詞鍊句方面的匠心。王亞明的詩歌無論形式如何,節奏和韻律讀起來都朗朗上口。王瑞來認為詩歌的高妙還在於道人所難道,王亞明的詩歌皆在情理之中,有巧妙的想像,也有深刻的思考。「詩的表達,有時不能用慣常思維去衡量。」王瑞來評論道。在他看來,品讀王亞明的詩歌常常需要言外的想像,這些看似矛盾的詩眼也考驗讀者的鑒賞能力。

王瑞來認為,激情是詩的生命,詩的靈魂,沒有激情的詩是文字的堆砌,至多不過是蒼白的無病呻吟。在他看來,王亞明雖年逾花甲,但依舊詩情迸射,如井噴泉涌。與年輕人不同,年長者由於歲月的積澱,轉向沉穩,如爐中煤火,雖無烈焰,卻也熾熱。王瑞來認為王亞明的血管里奔涌着激情,是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深沉雋永。

王亞明詩歌的另一個特點是情感細膩真摯。作家王躍斌認為,詩歌是情感的產物。無情不成詩,也只有情真意切的的詩,才能有受眾面,才能感染讀者,與讀者產生共鳴。王亞明的詩無論詠懷、記事、狀物還是說理,都飽含深情。他對自己詩歌的要求便是:「不盲目地歌頌,不把虛情假話寫入詩中。」

學者常玢指出,詩歌既屬於文學範疇,也是哲學命題。在他看來王亞明的詩雋秀,精巧,蘊意豐富,飽含着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他評論道:「亞明的詩,語言凝鍊,風格雋秀,構思獨特,意境幽遠,精巧耐讀。生活中的一片雲彩,一枚綠葉,一縷清風……信手拈來,巧然入詩。」他認為王亞明的詩已經具有很高的水準和境界,但有時詩歌的表現手法還不夠多樣化,詩的層次和意境開掘也還可以更加豐厚。

媒體人夏和順認為,「林海」和「大海」是王亞明詩歌中重要的兩個意象。在他看來,王亞明在走出莽莽林海後的迷失造成了他的詩歌創作道路的中輟,而對海洋認識的加深激發了他的詩情,促使他重拾詩筆,回歸詩壇。媒體人高嵩則評論道:「王亞明的詩既有深度又含蓄柔美,在詩海中明亮瑰麗,獨樹一幟。」在詩人唐春芝看來,王亞明的詩樸素無華,渾然天成,毫無斧鑿痕跡,敘述克制,但傳達的內容卻有強大的生命張力。

在作家朱一鳴看來,王亞明的詩題材都不宏大,但讀完後,會發現詩人一直在思考問題,人生、社會、歷史、良知、生命的意義等都是他筆下常見的命題。朱一鳴認為,王亞明的詩追求的正是這樣一種以詩言志、以詩詠情的境界。他感情充沛、思路高遠,能恰到好處地把控詩歌語言,使其整體結構達到心神曠達、得心應手之妙界。他評論道:「王亞明能在深圳這座大都市裡保持着詩人難得的清醒,始終心繫社會,心繫大眾,心系良知公德,難能可貴。」

「深讀詩會」由深圳市作協秘書長趙婧、深圳市《特區文學》雜誌總編輯朱鐵軍聯合發起。詩會通過詩歌朗誦及評論的形式,每期重點推薦一位主題詩人。從2018年11月9日第一季啟動至今,詩會已經舉辦了16場主題活動,相繼推薦了孫文、黃惠波、馬興、王松祿、趙婧、范明、黃燦然、眉兒、何進、遠人、蔣志武、阮雪芳、呂貴品、唐駒、李曉愚、王亞明等16位優秀詩人。有別於一般流於形式的詩會,「深讀詩會」強調小而精,不重規模而重規格。參與詩會的嘉賓實行邀請制,力求保證活動的質量和水準。參加詩會的嘉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學刊物主編,有着名學者及文學評論家,有當代著名的詩人、作家。到目前為止,參與詩歌現場的詩人、作家、朗誦家、評論家、藝術家累計達400餘人。2019年11月,「深讀詩會」集結了第一季12位主題詩人的詩歌作品及相關評論,以《特區文學》專刊的形式進行了集中展示。詩會舉辦至今,主流媒體報道上百篇次,網絡媒體報道超過300餘次,網絡總閱讀超過10萬餘次,在社會和文學界引起廣泛關注,颳起一股讀詩的風潮。可以說,「深讀詩會」已成為深圳詩歌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之一。

近年來深圳的詩歌創作勢頭強勁,呈現出多元並存、繁榮生動的格局,多種詩歌風格形態,多個詩人群落,互相滲透、交融,組成豐富性、多元性、先鋒性的深圳詩歌生態。但深圳詩歌發展的時間短,底子薄,缺少歷史的積澱,也缺少當下的關注,對詩歌人才的挖掘,對詩歌精品的推介,其力度和深度還稍嫌不夠。在這種情況下「深讀詩會」應運而生。深圳市作協秘書長趙婧表示,「深讀詩會」的發起初衷是基於一種樸素的、單純的心願,讓詩歌現場融入詩情、詩性,融入詩人與詩人之間,詩人與詩歌之間,語言與情感之間,返璞歸真,去繁蕪而從心、入境,回歸到真誠、質樸、溫暖、自然、隨性的詩歌交流現場。關於「深讀」的涵義,深圳市《特區文學》雜誌總編輯朱鐵軍解釋說:「詩歌是承載想像的,語言是承載想像飛翔的翅膀,『深讀』的內向與外延空間也與詩歌一樣,有表面之意,也有想像的羽翼,目前賦予它的,是深度閱讀、深層閱讀,也可以是深圳閱讀,閱讀深圳。同時也很希望,它是深情的。」

「深讀詩會」今後將會增加更多現場元素、學術元素,以更加多樣靈活的形式,更加新穎的內容,以及更加廣闊的文學探討空間,為熱愛詩歌的人提供一個有感動、有共鳴、有溫度的平台。

責任編輯:劉雲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