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政協委員許強:倡「激光雷達計劃」 全域掃瞄地災隱患

2020-05-27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向芸)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一有空就會查看手機上的「地質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隨時關注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點的動態變化與危險性狀況。

作為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和自然資源部特聘的地災應急處置專家,許強坦言,雖然我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先後開展了系統全面的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和多輪針對災害隱患的「拉網式、地毯式」排查,並對一些地災隱患點採取了人防+技防等監控手段,但當前的研究還遠不能滿足地災防治的實際需求,「隱患點在哪裡」「什麼時候可能發生災難」等都是亟須突破的難題和瓶頸。

中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受威脅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已查明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近30萬處。儘管許強和科研團隊已經實現了滑坡預警的新突破,但在山高林密或人員難到達的地方,依然隱藏著不少未被發現的隱患點,如2017年四川茂縣新磨村滑坡、2019年貴州水城山體滑坡等突發性滑坡,仍是地質災害預警研究所面臨的新課題。

如今,許強團隊正計劃將地球物理勘探設備搭載到無人機上,快速查明滑坡的地下結構,並以此評價滑坡在各種工況下的穩定性。「就像經驗再豐富的醫生也需要顯微鏡、聽診器等設備幫助發現病灶一樣,『激光雷達』就是發現地災隱患的利器。」

據介紹,該「利器」將三維激光掃瞄儀搭載在飛機或無人機上,對大地開展激光掃瞄,通過激光反射光測量目標距離,進而生成高精度的三維表面模型。在進行植被、房屋等地物的去除後,它能使隱藏於茂密植被之下的古老滑坡體、山體裂縫、鬆散堆積物、活動斷層等隱患暴露無遺。

許強說,這項技術已比較成熟,測量精度達到了厘米級,且激光掃瞄儀的重量已減少到幾公斤,應用變得很便利。近20年來,該技術在西歐、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台灣、香港等地區已大規模應用並發揮重要作用。

「遺憾的是,這項技術在國內應用範圍還很小。」許強說,目前很多省市尚未系統應用,四川也只有九寨溝等地開展了示範性應用。因此,此次全國兩會期間,許強呼籲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聯合其他相關部門盡快部署和分批實施中國「激光雷達計劃」:首先開展地震及地質災害高風險區、經濟發達地區、重要城鎮的激光雷達掃瞄飛行,然後分期分步實現全國所有區域的全覆蓋,為「數字中國」提供最高分辨率的地形數據支撐。同時,應在新一輪的地質災害調查中充分利用該技術,最大限度地排查和識別出已存在的隱患。

許強認為,監測只是手段,預警才是目的。除了應重視地質災害監測儀器研發和隱患點的監測外,更應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預警工作,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等研發地質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不同災種的監測手段各有側重但大體類似,隨著中國應急管理部的成立和科技進步,多災種的統一預警技術和管理條件正不斷成熟。」

責任編輯:之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