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美國種族主義歷史觀察:根深蒂固的隱性歧視

2020-06-09

【文匯網訊】連日來,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在美國引發大規模反種族主義抗議遊行。美國種族歧視事件為何頻發?其歷史根源是什麼?弗洛伊德事件將對美國政治產生哪些影響?記者專訪了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基地美國研究中心研究員丁見民。

美國種族主義始終植根於歷史與現實之中

記者:近期,美國種族主義騷亂持續發酵,透視這一現象,您認為其歷史根源是什麼?在不同歷史時期有哪些主要表現?

丁見民:我們通常所說的種族主義,它是白人種族優越論形成的一種體系。美國種族主義一直深深植根於歷史與現實之中,從其建國開始,便是一個種族主義意識極強的國家。早在殖民地時期,歐洲盎格魯—撒克遜的白人新教徒就獲得了政治、社會等領域的優勢地位,而美洲的原住居民、亞裔以及其他族裔居民則處於從屬地位,長期受到歧視和壓迫。此後,美國種族主義的發展主要經歷了黑人奴隸制度、種族隔離以及後種族主義時代幾個歷史時期。

在黑人奴隸制度時期,黑人奴隸完全喪失人身自由。南北戰爭之後,黑人奴隸制度被廢除,但對其實施種族隔離。民權運動後,美國在1964年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美國的種族主義進入後種族主義時代,學者們稱之為「無種族主義者的種族主義」,表現為隱性的種族歧視,是一種符號化的偏見。時至今日,美國種族主義仍然嚴重,影響並加劇政治極化,造成美國社會的嚴重分裂。

記者:美國《獨立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但是美國獨立後,美國聯邦憲法仍然保留了黑人奴隸制度。這意味着什麼?

丁見民:「人人生而平等」是美國建國者們提出的口號,但明顯的一個悖論是,1787年憲法當中保留了蓄奴制度,把黑人的平等權利有意地忽略了。當時美國想要贏得獨立,沒有南方蓄奴州的參與是不可能的。1787年制定憲法時,南方州希望將奴隸制度保留,北方只能妥協,就合起伙來把黑人的權利出賣了。這種結果就導致蓄奴成為一種合法的制度。在當時觀念中,黑人奴隸屬於一種財產,是要受到法律保護的。這種制度安排,和宣言當中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既矛盾又對立,給日後的種族矛盾埋下了禍根。

記者:南北戰爭時期,美國總統林肯簽署《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從法律上廢除了奴隸制度,黑人獲得自由,但為何仍遭受種族歧視和壓迫?

丁見民:首先,《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僅僅是解放了南方叛亂各州的奴隸,沒有叛亂的邊界州(特拉華州、肯塔基州、馬里蘭州、密蘇里州和西弗吉尼亞州)並沒有得到解放,這是當時的局限性。直到內戰結束後的1865年、1868年和1870年,通過憲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和第十五條修正案,正式廢除黑人奴隸制,賦予黑人自由人以公民權。

其次,戰爭結束後,黑人儘管名義上獲得了自由,但又逐漸陷入另一種境地,即所謂「隔離但平等」。在種族隔離政策下,「白人是白人,黑人是黑人」,黑人就餐的地方、黑人居住的地方、黑人工作的地方白人不去。這種隔離最初是事實上的隔離,不是法律上的隔離。1890年路易斯安那州通過一項法律,規定黑人必須乘坐隔離的車廂。1892年一名黑人普萊西因坐到了白人車廂中而被捕,他將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1896年最高法院判定,在火車車廂等公共場所為黑人保留和指定位置並未剝奪黑人的公民權利,並明確表示「隔離但平等」不構成歧視,實際上對這種種族隔離政策給予了肯定,此後南方各州陸續採取了相似的政策。而實際上,「隔離但平等」是不可能的,隔離是實,平等是虛,如在劇場,黑人只能從後門進入,同樣是飲水器,黑人的永遠不好用。

不平等的另一個表現就是黑人被剝奪選舉權。南方各州為剝奪黑人選舉權採取了各種伎倆。比如讀寫能力測試、人頭稅以及臭名昭著的「祖父條款」。其規定凡1867年之前其祖父或父親有選舉權的人,可免除人頭稅和文化測驗直接參加選舉。而這些黑人的祖父實際上都是奴隸,他們是不可能擁有選舉權的。由此可見,祖父條款只是有選擇地放寬了對白人選舉權的限制,而對黑人選舉權卻是進一步地限制和扼殺。直到1964年,密西西比州農村的黑人還說,「從來不知道我們黑人能投票」。

公共場所的種族歧視不多見了

它被「隱性的歧視」所代替

記者:1963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髮表了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促使美國廢除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為何種族歧視問題在美國並沒有消除?

丁見民:自1955年開始,在馬丁·路德·金的領導下,民權運動在南方逐步展開,要求打破公共設施的種族隔離。「100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1963年8NB月23日,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演講闡述個人夢想:佐治亞昔日奴隸的兒子和奴隸主的兒子能共敘友誼。他帶領的群眾運動推動了三個重要民權法案獲得通過,即1964年《民權法》取消了公共場所的種族隔離政策,1965年《選舉權法》打破了束縛黑人投票的枷鎖,1968年《民權法》從法律上給予了黑人自由挑選住宅的機會。

三個民權法案通過後,公共場所的種族歧視變得不多見了,但實際上的種族歧視仍然存在,它被一種「隱性的歧視」所代替,而這種歧視更可怕,因為它摸不着、看不見,但又確實存在。比如就業、教育、選舉,在法律上制度上黑人和白人同樣可以一直向前走,可以走到職業頂端、社會的頂層,但實際上不那麼容易。黑人一旦走到某一個層次之後,就會有一個無形的障礙,這種現象被稱為「隱形天花板」。事實上,馬丁·路德·金的夢想,理想中的「美國夢」,黑人是永遠實現不了的。

記者:美國有很多黑人運動員和明星,例如NBA球星喬丹、科比、麥迪等,這些人的成功是否意味着種族歧視問題得到了改善?

丁見民:我們可以看到,種族主義制度性的隔離已經不存在了,黑人也有機會憑藉自身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這是進步的一面。但是少數個人取得的成就,並不能表示種族歧視沒有了。黑人作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仍然處於美國社會的最底層,不管是受教育的程度,還是收入水平、健康狀況,都亟須改善。

另一方面,美國黑人群體呈現越來越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取得成功的黑人精英更傾向於接受白人精英式的教育,從價值觀和文化認同上與傳統黑人文化有所疏遠。而處於底層的黑人受教育的程度不高,長期處於一種「黑人就應該低人一等」的偏見中,被人認為不行,甚至自己也覺得自己不行。

美國種族主義將繼續影響並加劇政治極化生態

記者:2008年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當時有人認為這是種族主義的消失。然而,接連發生的警方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事件,表明他並沒有解決美國的種族問題。這是為何?

丁見民:奧巴馬常引用馬丁·路德·金的名言:「道德宇宙的弧線雖長,但它終會彎向正義。」不過,它不是自己彎曲的,甚至常常有人把它掰向罪惡。奧巴馬當選後,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很樂觀,說黑人都能當總統了,那麼種族主義在美國就不復存在了。事實上,儘管奧巴馬在大選中打着「改變」的旗號,卻沒有改變種族關係的刻板成見,種族主義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反而出現回潮。

「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實際上正是在奧巴馬擔任總統期間開始的,原因是2013年被控謀殺未持任何武器的黑人少年特雷文·馬丁的白人協警喬治·齊默爾曼被判無罪,在美國多個城市引發了抗議示威活動。2014年另外兩名非裔美國人埃里克·加納和邁克爾·布朗死於警察之手後,這一運動的聲勢進一步壯大。

被黑人寄予厚望的奧巴馬,在上任之初就碰到一個難題。一方面,經濟危機不僅使黑人失業,很多白人也失業了。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認為這個國家怎麼能讓他們淪落到和黑人一樣為失業犯愁,尤其當時總統還是黑人,因此這種白人至上主義仇恨思潮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黑人群體受困於貧富差距拉大,加之對奧巴馬種族政策的失望,不斷爆發抗議和騷亂。可以說,奧巴馬雖然創造了黑人當選美國總統的歷史,種族矛盾卻在此期間烈化至40年來最甚,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的分裂也在奧巴馬的第二個任期達到了白熱化。

記者:美國的白人至上主義呈現回潮之勢。這與特朗普政府奉行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政策有何關係?

丁見民:一開始,白人至上的思想僅在右翼知識分子中討論。已故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在《我們是誰》一書中提出了身份政治衝擊美國國家特性的問題。佔美國主要人口的白人,在過去的50年內人口比例不斷下降,預計到2043年將跌破50%,少數族裔人口比例則不斷上升,將對美國的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產生很大影響,加之經濟危機、文化認同危機等交織在一起,引發了白人的各種社會焦慮。

特朗普提出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受到中下層白人的狂熱支持,其實質是恢復美國白人至上的傳統社會。特朗普執政後,拿移民問題做文章,在美墨邊境修牆,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禁止向伊斯蘭國家公民發放簽證等。種族主義的白人至上運動藉助大選從之前的社會暗流逐漸湧出水面,美國種族主義進一步強化、擴大,加劇了政治極化。

美國三權分立的體制,總統、國會、最高法院之間相互制衡,聯邦和州也分權,導致大量的資源和時間花費在內耗上。特朗普在很多決策上感到掣肘,很多事情他想繞過國會自己單幹,種族主義加劇了國會的分裂,給他提供了很好的發揮餘地。當前,白人至上主義已經不僅僅是對黑人,更多的是強調白人在整個社會當中佔有主導性;也不僅僅是在國內,已經擴大到國際關係上制定白人主導世界的規則。

白人警察暴力跪壓的駭人畫面,引發美國自民權運動以來最為嚴重的種族騷亂。這是喬治·弗洛伊德個人的悲劇,也是美國種族民族主義矛盾激化的結果。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種族主義將繼續影響並加劇政治極化生態,美國社會需要很長時間來做彌合裂痕、消解矛盾的工作。

總的來說,從150年前的廢奴運動,再到50多年前的《我有一個夢想》,美國都沒有消除種族歧視。並且,種族主義的矛盾發展到現在,已經對美國社會形成了巨大的困擾,估計在未來幾十年都是需要美國認真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