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公布「社區普及檢測」計劃詳情,攬炒派組織「屯門社區網絡」近日不斷造謠抹黑免費「普檢」。人民日報今日(22日)發表評論指出,在如此緊急時刻,反對派仍擺出「逢中必反」「為反而反」的架勢,不斷干擾抗疫,這是同750萬香港市民作對,與香港未來為敵,呼籲各界應放下分歧、攜手抗疫,讓香港重回正軌。
全文如下:
內地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連續多天零新增,而香港這一輪疫情反彈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香港不缺科技能力、資金儲備,市民健康素養也足夠,但為何防控進度反而落後?說到底,在於反對派不斷挑起事端、製造雜音,給全社會抗疫「共識」的形成帶來阻力。
近日,香港葵涌貨櫃碼頭出現聚集性感染案例,兩天就有36名員工感染。香港類似風險隱患點恐怕不止一處,再加上許多確診病例源頭不明,聚集性感染集中暴發的風險很大。同時,疫情不僅危害肌體健康,也影響心理健康。一些研究顯示,「修例風波」疊加疫情影響,讓一些市民感到壓力和迷茫,有餐飲店主甚至感慨,「現在已到『山窮水盡』階段」。在如此緊急時刻,反對派仍擺出「逢中必反」「為反而反」的架勢,不斷干擾抗疫,這是同750萬香港市民作對,與香港未來為敵。
控制住疫情,香港才能重新出發。香港屬於外向型經濟體,但只要還有新增病例,就只能處於「暫停」和「隔絕」狀態,貿易、航運都會受極大影響,人員流動就有諸多不便。因此,在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中,疫情是最緊迫、最需要首先跨越的障礙。控制住疫情,恢復經濟社會正常運轉,包括政府施政變革、經濟變革、社會變革等一系列針對深層次問題的變革才有起步空間。否則,拖着病懨懨的身子,任憑誰也跑不快、跑不遠。
道理不複雜,做起來卻不易。反對派屢屢將「抗疫」舉措污名化,把公共衞生問題政治化,將香港的政治和輿論環境推向「失真」和「失焦」狀態,各種被驗證有效的方式遲遲不能推進,真讓人揪心。表象背後反映出深層次問題。「修例風波」以來,在反對派不斷煽動下,香港社會陷入空前撕裂和對立,社會議題無法得到理性、充分討論,採取一致行動更是難上加難。這種政治極化現象,耗費大量社會資源和公眾精力,更遮蔽了最真實、最迫切的發展需求。當前,香港的改變就應從「抗疫」這個迫切而具體的問題做起,社會各界應當儘快走出對立氛圍,以對香港市民負責的態度,聚焦真問題,解決真問題,讓香港重回正軌。
一位香港出租車司機跑遍油尖旺覓客,卻接不到一單生意,他苦笑:有人截車就好似中獎。如此無奈的感慨道盡港人辛酸。如今的香港,再也經不起半點折騰。放下分歧、攜手同行,才能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各方面的損失補回來。就目前而言,沒有什麼比維護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更加重要,也沒有什麼比同心抗疫更適合作為香港重新出發的新起點。
責任編輯: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