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深圳交通 一日千里智慧出行

2020-08-29

【文匯網訊】(記者 黃仰鵬、石華)道路是一座城市最直觀的標尺,過去用的是丈量尺,現在用的是數字化代碼。從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初,只有一條廣深鐵路到現在的5G覆蓋智能交通出行,40年時間,深圳從一個只有30餘萬人口,幾條馬路的小村鎮,發展到人口2000萬的國際現代化大都市,道路里程超過8000公里,機場通達全球60城,地鐵從無到有,目前通車10條線路。深圳正朝着5G智能交通方向大步前行,未來將提供更加舒適、快捷的智慧出行體驗。

上圖為旅客通過羅湖橋往返深圳與香港。下圖為二○一七年二月九日無人機拍攝的深圳灣跨海大橋\資料圖片

上圖為旅客通過羅湖橋往返深圳與香港。下圖為二○一七年二月九日無人機拍攝的深圳灣跨海大橋\資料圖片

很多港人與深圳初次相遇,都是從羅湖口岸開始。紅黃相間的聯檢大樓,玻璃幕牆上懸掛的「深圳」兩個紅色大字……1984年,祖籍汕頭、家住將軍澳的黃榮輝老伯開始經羅湖口岸往返香港和內地。在他的記憶裏,位於一樓的驗放大廳總是黑壓壓一片人,擠得像沙丁魚罐頭,大廳裏充斥着此起彼伏的蓋章聲,「像放鞭炮一樣。」

「每次過關,總能在關口看到三五群人激動地張開雙臂熱烈擁抱,訴說着多年不見的相思情。」黃老伯稱,當時通訊不方便,過關的時候為了及時聯繫上內地親人接應,必須找公共電話,很多小商販還專門搬着椅子守在廊道兩側,椅子上擺放着電話機讓過關旅客通話。

昔日人手檢查 如今刷臉過關

對比現在的通關速度,黃老伯感慨頗深,「當時過關必須做到人人篩查,行李件件開包檢查,手續十分繁瑣,旅客過關速度十分緩慢,有時要等候兩、三個小時才能辦完過關手續。」他續說,後來有了計算機系統,但仍依賴手工錄入數據。如今,科技化手段日新月異,邊檢查驗設備和旅客證件都不斷更新,出行效率大幅提升。

從「手工錄入」到「刷臉過關」,通關效率的提高得益於科技的發展。在羅湖邊檢站工作了17年的邊娜,同樣見證了羅湖口岸的發展變化。她表示,到目前為止,羅湖口岸的自助通道數量達到114條,自助通關使用率達到70%以上。

「從過去人煙渺渺,到如今高樓聳立,深圳40年來的城市發展一日千里,尤其是交通網絡建設令全球矚目。」黃伯感慨說,每次到深圳都感覺變化很大,回家的路也越來越近。「以前從羅湖口岸過關,租賃私家車包車回鄉手續都得弄半天,早晨出發,回到家已是晚上。高鐵開通後,從香港坐高鐵,短短3個多小時就可以到家了,有時一家人出行,過關後直接手機APP滴滴叫車,隨叫隨到,十分方便。」

除了交通更便捷,黃伯亦感慨這40年來深圳公共交通體系的服務質量大幅提升,尤其是港鐵模式引入深圳後,從福田口岸過關後搭乘4號線龍華線,讓港人倍感親切。

地鐵線路10條 率先5G覆蓋

深圳特區四十年來的發展創造世界奇蹟。特區建立之初,只有一條廣深鐵路單線承擔客、貨功能。為了滿足運輸需要,1980年初,深圳決定擴建廣深鐵路複線。1991年,又動工新建平南鐵路。目前,深圳已接入廣深港高鐵、廈深鐵路、廣深鐵路和穗深城際鐵路等6條鐵路,日均旅客發送量22.37萬人次。航運方面,1991年10月12日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投入使用。目前,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客貨運業務排名均躋身全球機場前30強。機場航線網絡覆蓋亞歐美大非五大洲,國際客運航線通達全球60城。

而在城市內部,深圳交通發展也是日新月異。數據顯示,深圳常規公交由40年前僅有1條線路、2輛車,發展到現在已有900餘條線路,線網總長度超過3321公里。自1992年首條地鐵線公開招標以來,深圳地鐵從無到有,由單一線路發展到目前通車10條線路,並率先實現5G信號全覆蓋。到2035年,深圳市軌道交通規劃里程將達1335公里。

深圳交通大事記

責任編輯:Caroline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