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我國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已有14年,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395個。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和規劃,實施就地和遷地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記者從「2007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紀念大會」上獲悉,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395個,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5 %。初步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佈局比較合理、功能比較健全的全國自然保護區網絡。這些自然保護區使我國75%的陸地生態系統、88%的野生動物、65%的高等植物和絕大多數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都得到有效保護。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基本形成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法律體系。建立完善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履約協調機制和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制定發佈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和各種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規劃,各有關部門還以此為依據,制定和實施了各相應領域的專項保護計劃,目前在相關規劃和政策中已開始考慮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因素,防止由於資源和土地過度利用對氣候變化及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影響。
據介紹,我國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格局中。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說,現有的17個具有全球保護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大多分佈在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完善區域政策和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依法禁止建設產生污染和破壞的項目,其他建設項目在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時要把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作為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政府投入,在這些地區優先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