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1979年12月6號,鄧小平會見了來華訪問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就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問題回答了大平正芳的提問,提出了在中國實現「小康」的發展目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開始了建設四個現代化的進程。鄧小平認為,要在中國實現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1979年3月,鄧小平在會見英中文化協會執委會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這個概念。兩天後,他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我同外國人談話,用了一個新名詞:「中國式的現代化」。到本世紀末,我們大概只能達到發達國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提出,說明鄧小平對中國現代化發展戰略有了比較準確的定位。
12月6號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大平正芳問:中國的現代化藍圖究竟是如何構想的?中國將來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鄧小平回答說:「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達到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後的。所以,我只能說,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
關於小康的含義,鄧小平後來有過多次闡述,最概括的解釋是「不窮不富,日子比較好過」。這實際上就是從溫飽到現代化的中間階段。
1987年,鄧小平又完整地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到20世紀80年代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00美元;20世紀末達到1000美元;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鄧小平的這些思想,為我們黨科學地確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及實施步驟勾畫了藍圖,對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穩步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