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新華網北京10月13日報道,12日在京閉幕的中共十六屆七中全會討論並通過了黨的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決定將這兩份文件提請十七大審議。
「七中全會在十七大前夕召開,按照慣例,這次會議根據現實需要,討論和決定了一些重要事項,為十七大的順利召開做好充分準備。」中央黨校資深黨建專家葉篤初表示。
今年8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中共十六屆七中全會於2007年10月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共十六屆七中全會建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
七中全會認為,中共十六大以來的5年,是不平凡的5年。分析人士預計,十七大將進一步認真總結十六大以來的工作,為進一步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戰略部署。大會還將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並修改黨章。
據瞭解,十七大報告稿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稿已在一定範圍徵求意見。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和中共十六大代表、新選出的中共十七大代表對文件稿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目前,2200多名出席中共十七大的代表正陸續從全國各地來到北京。這些代表是按照15%的差額,經過推薦提名、組織考察、公示和選舉等嚴格程序,從中共7000多萬黨員中選舉產生的。
十七大代表、北京市第四中學黨委書記張雲裳說:「我已做好了充分準備,將努力把基層黨員和群眾的意見反映給中央。」來自河南省的魏青剛代表是一位農民工,他說:「我在會上想說的還是農民工的事。還希望黨和政府再出台一些具體政策。」
在這些代表中,來自生產和工作第一線的代表比例佔到28.4%。受到海內外關注的,還有包括私營企業主等在內的來自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兩新」代表。
「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等理念推動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為中共十七大的順利召開創造了條件。」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者趙智奎說。
中共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奮鬥目標,5年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為推動這個目標的實現而不懈努力。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司副巡視員王文波說,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經濟已連續四年實現10%或以上增長。這種高位穩定增長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上是第一次。中國已成為中等收入國家。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說,5年來,中國更加重視社會保障和公平公正。政府不斷提高養老金標準,為城鎮老年人和少兒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為城鎮貧困家庭提供廉租房。同時,中國免除農業稅和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對種糧農民進行直補,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
十七大被認為是在「中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的形勢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人民日報》近日指出,轉變發展方式是一項長期艱苦的任務。目前,中國仍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資源環境的制約,越來越受到結構不合理、社會發展滯後的制約。10月6日出版的西班牙《先鋒報》擔憂,中國「未來的消費爆炸將伴隨著能源和污染的爆炸」。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不久前強調「必須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清醒而又頑強地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而紮實奮鬥、不懈奮鬥」。
趙智奎說:「中國社會向前發展所帶來的新問題,需要用創新的思維去看待和解決。」此間分析家認為,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提出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十七大的召開和中國未來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思想路線。
十七大前,中共加強幹部隊伍的執政能力建設也備受矚目。不久前,省、市、縣、鄉四級黨委換屆完成。十七大之後,新一輪大規模幹部教育培訓將要展開。
五年一度的中共黨代會也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外電注意到,中共十七大是在中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截至10月9日,十七大新聞中心已接受43個國家和地區的1092名境外記者報名採訪。包括上網、資料信息、圖片服務、廣播電視等在內的各項服務已自8日起投入使用。
法新社報道稱,這次黨代會將修改和確定未來的中國經濟建設藍圖。《印度時報》稱,中共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同樣受到關注。中央目前的戰略之一是改變政策重點和公共開支,向農村和落後地區傾斜。
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庫普佐夫說,中共十七大的意義在於:大會將再次堅定地重申,中國將繼續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大會將根據當前國際和國內變化了的新情況,做出切合實際的決議和決定。
「我完全相信,中共十七大一定會成為中國歷史進程中的里程碑。」庫普佐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