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報道,生就一副「四方臉」,長著能辨別月球14種元素的「火眼金睛」和能接收38萬公里外地球上信號的「順風耳」,穿著能阻擋太陽輻射的金色「外套」……隨著嫦娥一號衛星的順利升空,蓋在她頭上的神秘蓋頭也終於揭開。
繞月探測工程衛星系統主任設計師饒煒介紹,嫦娥一號衛星和所有人造衛星一樣,由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兩部分組成。衛星總重2350公斤,從外表看就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大盒子,本體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
嫦娥一號的衛星平台以我國已成熟的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為基礎進行研製,並充分繼承我國資源二號衛星和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現有的成熟技術和產品。
「嫦娥一號衛星在較為成熟的平台上再進行適應性改造,包括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比如三維定向技術,也就是時刻使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探測頭和傳輸信息的天線分別對準太陽、月亮和地球。這樣一個三維控制系統在過去是沒有的,技術難度相當高。」饒煒說,另外,在地球、月球和衛星三者間進行探月衛星的軌道設計和紫外月平儀的研製等也都是進行技術攻關取得的新成果。
饒煒介紹,之所以選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主要在於它的可靠性非常高。這一衛星平台採用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如全三軸穩定、統一雙組元液體推進、公用平台設計、大面積密柵太陽電池陣和高強度輕重量碳纖維多層複合材料等,自1997年5月首次投入使用後,我國已用它研製並發射了至少6顆衛星。
由於要進行距地球38萬公里的深空探測,而且月球與地球、太陽的相對關係比較複雜,因此嫦娥一號衛星與一般的地球衛星相比,加裝了能夠與地球進行通信信號傳輸的定向天線,搭載了對月球進行探測的8種探測儀器,在制導、導航與控制、星上熱控和電源分系統設計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創新,在軌道、測控、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和熱控分系統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雖然嫦娥一號衛星的運行壽命預計只有1年,但它作為中國人開始深空探測的先驅,將永載史冊。」饒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