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新聞中心11月初就此聯合開展了一項調查。3698名參與者中,有97.0%的人認為目前的個稅起征點不合適,與此同時,有同樣比例的人期待能將其調高。(《中國青年報》11月5日)
97.0%公眾期待調高個稅起征點隱藏著公眾的民生憂慮。這種民生憂慮,不僅存在於普通工薪階層,也存在於學界中,還存在於所謂的中產階層中。如此一來,這足以代表民意背後的民生憂慮就有必要得到足夠的正面回應。
關於目前個稅起征點的不合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明方法,但是最有說服力的,筆者以為是把目前的個稅起征點和1981年的相對比:1981年職工平均工資約為每月60元,而起征點為800元,大約為月工資的13.3倍;到現在,起征點已調高到1600元,而據國家統計局10月29日公佈的數據,今年前9個月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853元,起征點僅為月工資的86.3%。
在個稅起征點調整到1600元的時候,就有人指出,從現在人們收入的增長以及支出的增長來看,按1500元扣除還是較低,可能穩定不了多長時間,如果再高一點,可以穩定的時間更長一點。現在成年人供養人口很多,尤其是低收入群體。個稅扣除標準的調整應將納稅人的供養人口這個因素充分考慮進去,還應當考慮其他一些必需的開支,如疾病、學費等。
個人所得稅所要起到的作用就是,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讓工薪階層的稅降下來,富人繳得更多。同時要讓能力強的人多繳稅,能力弱的人少繳稅,沒有能力負擔的人不繳稅。但是到目前為止,個人所得稅制度的兩個功能,呈現不平衡的狀況。一方面,個稅成為自1994年稅改以來增長最快的稅種,平均增幅高達48%(1981年收入僅為500萬元),而另一方面,其調節功能出現失衡。
據統計,2001年中國7萬億元的存款總量中,人數不足20%的富人們佔有80%的比例,其所交的個人所得稅卻不及總量的10%。有關數據表明,2000年我國600多億元的個稅中,工資、薪金項目佔了40%以上,工薪階層成了實際的納稅主體。可以說,個稅制度調節貧富差距的功能已經失效,開始偏離公平,甚至滑到劫貧濟富的邊緣。
無論起征點是多少,都是針對個人的,沒有計算家庭人口,沒有考慮贍養係數,這樣一來,人均的稅收負擔差異就很大,就違背了個人所得稅的基本原則——公平原則。並且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社會現實下,現行個稅制度不能有效地讓富人擔負起應擔負的責任,因此,必須對之進行調節。筆者以為,惟有從公平的角度入手,才能消除和化解公眾期待調高個稅起征點背後的民生憂慮。(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