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即時新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衛生部:醫改思路框架初步確定


http://news.wenweipo.com   [2007-12-27]

 【文匯專訊】今天(26日)下午,衛生部部長陳竺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關於城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報告。面向100多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陳竺報告了醫改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至此,社會各界空前關注、但因各方爭議紛紛一直難產的「醫改方案」,終於撩起了神秘面紗。

 國務院早於2006年8月成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際協調工作小組。該小組由國家發改委與衛生部牽頭,協調16個部門,共同研究醫改的重大問題。協調工作小組先後委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等九家中外機構,進行獨立平行的醫改方案設計。

 九套方案各持己見,與之相關的十餘個政府部門立場也不盡相同。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裡,由於利益取向和觀念衝突,圍繞涉及醫改的幾大關鍵問題,各方基於不同立場激烈交鋒。但醫改中涉及萬民福祉的最核心內容,也在激烈交鋒中得到充分討論和反覆碰撞,大的原則亦逐漸清晰,並獲各方認可。

 「通過前一階段的工作,初步確定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總體框架。」今天的報告中,陳竺部長開宗明義。

 「公益性」是醫改指導思想的關鍵詞

 陳竺今天具體闡述說,醫改總體目標是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促進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實現這一總體目標分兩步走。到2010年,在全國初步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努力緩解城鄉、地區、不同收入群眾之間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差距擴大的趨勢,有效緩解民眾看病就醫中的突出問題。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形成多元辦醫格局,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

 陳竺描述,到2020年覆蓋城鄉的這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包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等四大體系。以及與此相對應的兩項基本制度,即基本藥物制度以及醫院管理制度。這就是未來醫療衛生體制大廈的四梁八柱。

 在統領醫改的指導思想中,「公益性」是一個關鍵詞。但方案在強調政府責任和投入的同時,也重視市場的作用。

 此前,醫改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還是保持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曾引發各方巨大爭議。在方案的設計醞釀過程中,始終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陳竺今天表示,醫改必須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同時,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著眼於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此前,有關中國醫改學習哪個國家的現有模式,各方也是分歧巨大。一般而言,以英國為代表的全民醫保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社會保險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商業保險模式及以新加坡為代表的個人儲蓄模式,被視為四種主要醫療保障制度模式。這四種模式處理公平和效率問題各有獨到之處,亦各有利弊。

 陳竺今天表示,中國醫改當「堅持立足國情,建立中國特色的醫藥衛生體制。堅持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實現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相結合」。就長短期目標來看,則應「統籌兼顧,把完善制度體系與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結合起來」。

 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

 陳竺今天明確表示,醫改要「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他說,公共衛生服務將主要通過政府籌資,向城鄉居民提供均等服務。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費用,而特需醫療服務由個人付費或通過商業健康保險支付。

 為此,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衛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財政總支出比重,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顧醫療服務供方和需方。

 陳竺表示,政府新增衛生投入將重點用於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

 而且,政府投入將著力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幹、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其中,政府將重點辦好縣級醫院和每個鄉鎮一所衛生院,採取多種形式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大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同時,建立和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與此同時,大醫院則要充分發揮承擔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的診療、醫學教育和科研、指導和培訓基層衛生人員等方面的骨幹作用。整合現有城市衛生資源,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

 政府投入兼顧供方和需方

 「政府投入兼顧醫療服務供方和需方。」陳竺今天在報告中說。

 這一表態為此前的「補供方」還是「補需方」之爭初步畫上句號。醫改爭議中,「補供方」思路深得衛生部門青睞;由於「補需方」是政府出錢購買醫療服務,因強調社保機構的作用,而深受社保部門的擁護。

 但補供方和補需方兩種觀點各有利弊。「補供方」是政府投入主要補貼給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即各類醫療機構。反對者指出,龐大的補貼補到醫療機構手裡不一定能見效果。因為按照這種方式,固然消除了醫療機構和醫生的逐利衝動,但很難設計出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激勵醫生積極工作。補供方勢必以損失醫療服務效率為代價,英國模式中的問題已經驗證了這一點。

 補需方也同樣存在弊病,難度則在於如何設計一套有效的方式,公平合理地補貼到病患手中。而且,目前「補需方」說也更多停留在理論設計的層面上,尚需實踐驗證。

 但陳竺今天的報告表明,醫改方案最終採取了對供方、需方同時補貼的折衷辦法。不過,陳竺今天並沒有詳細就政府投入如何「兼顧醫療服務供方和需方」作進一步說明。

 「以藥養醫」將退出歷史舞台

 一直以來,「以藥養醫」被視為「看病貴」的制度性頑疾。

 目前,我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比例僅為5.6%,政府支出佔我國醫療衛生總支出的比例僅為17%。另有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公立醫院的支出中,政府投入的只佔7%,有的三甲醫院甚至只有3%,剩下的支出均要靠醫院自籌解決。在政府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醫院通過藥品價格加成收入彌補其財政投入不足所需的運營和發展費用,在我國被稱為「以藥養醫」。

 現行「以藥養醫」制度使得醫療機構成為逐利機構。利益驅動下,有些醫療機構過度醫療現象也屢見不鮮。一支青黴素的價格只有幾毛錢,利潤極低,沒有回扣,醫生便使用療效接近但價格較高的頭孢類藥物。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廉價藥品難覓蹤跡,此前上海一病危兒童需要最普通的抗菌藥物「復方磺胺甲刲唑注射劑(復方新諾明)」,竟在全上海找不到。

 陳竺今天表示,公共衛生機構將實行全額預算管理。政府舉辦的各種醫療衛生機構,將探索實行收支兩條線、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經費的總額預付等多種行之有效辦法,嚴格收支預算管理,探索改革藥品價格加成政策,逐步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藥補醫機制,維護公益性質。

 醫改的上述方向意味著,實行數十年的「以藥養醫」現行體制將退出歷史舞台。

 陳竺明確表示,未來將實行醫藥收支分開管理,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切斷醫院運行與藥品銷售的利益聯繫,降低藥品價格。同時,採取增加財政補助、適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規範收支,加強財務監管。

 還將同時配套改革醫療機構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在醫院管理制度改革方面,陳竺表示,將積極推行醫療機構屬地化全行業管理。所有醫療機構,不論所有制、投資主體、隸屬關係和經營性質,均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准入、統一監管。醫療衛生監管部門加強對醫療機構准入、運行、服務行為和質量的監管,依法整治醫療廣告過多過濫、誤導欺騙患者的問題,嚴厲打擊各種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

 陳竺表示,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政府和醫院管理者的責權,實行院長負責制,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有責任、有激勵、有約束、有競爭、有活力的內部運行機制。

  相關「即時中國」新聞
胡總赴津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    [31日 19:34]
胡錦濤發表新年賀詞 冀共建和平發展    [31日 19:33]
「嫦娥一號」傳回2008新年祝福    [31日 19:19]
專家:用人單位規避勞動法不違法    [31日 17:44]
中國618人姓「元」名「旦」    [31日 16:48]
為虎照賭上烏紗帽 朱巨龍有話說    [31日 16:39]
吉林市中院原副院長被判無期徒刑    [31日 16:22]
山西洪洞礦難相關責任人被提起公訴    [31日 15:51]
內地化妝品明起禁用補水因子等名詞    [31日 15:07]
北京奧運啦啦隊接受特訓    [31日 15:05]
交易商料金價或挑戰九百美元    [31日 13:20]
年底突擊裁員企業將被「示眾」    [31日 12:00]
渝遂高速通車24小時內車禍17起    [31日 11:35]
未來3天大部分地區氣溫漸回升    [31日 10:52]
北京房價下降樓盤最高降價40萬    [31日 10:50]
金庸修訂版明年3月上市情節將有改動    [31日 10:48]
穗部分樓盤採取公積金貸款房價升3%    [31日 10:39]
老太內臟全反著長被稱為鏡面人    [31日 09:21]
我國將對原糧及制粉徵收出口暫定關稅    [31日 09:15]
中國進入城鄉一體化時代    [31日 09: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即時新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