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環球時報報道,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以西約40公里處,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塔克西拉,這裡曾是絲綢南路上熠熠生輝的通衢大埠,如今已成為了一座只能看得見城基的遺址。
南亞人最早的聚居地
早在公元前7世紀,塔克西拉便成為印度小國犍陀羅的都城。這個古城在梵文中名為「塔克哈西拉」,有著「石雕城市」的意思,印度史詩《摩呵婆羅多》和佛教典籍《本生經》中對其均有記載。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篤信佛教,塔克西拉由此發展成香火繚繞的佛教聖地。1980年,考古學者在這裡挖掘出公元前2000年至3000年的陶器,有人推測此地可能就是南亞地區人們最早聚居的地方。
如今,歷史的風雨早已消磨了古城身上的光彩,但那多年繁華所醞釀出的神韻卻仍然散發著光芒。步入方圓12公里的塔克西拉遺址區,只見一片半米多高的牆基錯落有致地分佈在一座小丘之側,寬達10米的主幹路、街巷中縱橫的排水溝、城腳深深的水井仍然清晰可辨,恍惚中那些高大的城垣、精緻的神廟彷彿再現在眼前。
佛像具有歐洲「血統」
塔克西拉是古代東西方文明交匯融合的見證者。公元前4世紀,希臘國王亞歷山大的遠征軍進駐塔克西拉,希臘人不但沒有將塔克西拉毀滅於戰火之中,反而將希臘的雕像藝術與佛教文化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至今,在一座佛塔的壁基上仍可看見一座雙頭鷹雕像,這就是希臘文明的典型表徵。
在距離遺址不遠的塔克西拉博物館,展覽著許多高鼻、深目、卷髮的佛頭雕像,這些具有歐洲「血統」的佛像顯然只會誕生在東西方混血的文化氛圍中。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博物館是當年英國人統治時期所建,據說殖民當局為了「保護」這些佛像,將遺址中很多雕像的頭部敲了下來,移入博物館。巴基斯坦政府成立後,花了很大的財力、人力對佛像進行維護,但很多佛像只能身首分居兩地了。
唐僧在此逗留兩年
塔克西拉與中國佛教文化的發展也有著深厚的淵源。據史料記載,公元405年晉代高僧法顯到達此地,并居住了長達6年之久,不過當年的遺跡已經蕩然無存。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在公元650年來到塔克西拉,在此講經、說法整整兩年,在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中,他以優美的文字描述塔克西拉:「地稱沃壤,稼薔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氣序和暢,風俗輕勇,崇敬三寶。」如今,玄奘的講經堂遺址仍然保留著。
講經堂分為上下兩層,都是用泥磚打造出來的,首先進入的是較為擁擠的底層,四周是一個個小小的打坐間,中央大廳則是眾多打坐台,打坐台上有許多當年的佛像雕刻,殘破的外表似乎在講述著當年香煙繚繞的盛景。拾級上到第二層,中央是一個寬大的天井,一般的聽講者可在其中席地而坐,周圍是一圈聽講的小間,屬於層次較高的佛教徒。天井的一角有一間露頂房舍,這是講經者與聽講者用清水洗手的地方,另一端有一個高高的佛壇,這便是玄奘講經所坐的蓮花寶座。在講經堂的隔壁是當年僧人們的廚房和餐廳,地放一排方形的石墩便是僧人們吃飯時的椅子,而石墩旁有一個用深色石頭製成的小磨盤,傳說中唐僧曾用這個磨盤磨過豆腐,不知唐僧從中國帶來的這種傳統美食是否合乎當地僧人的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