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東莞發「紅包」事件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在昨日東莞舉行的學習實踐活動新聞發佈會上,東莞市有關負責人表示,「紅包」的資金來源於東莞市財政增收的部分。
「紅包」來自財政哪部分?
據中新網報道,東莞派「紅包」是4月份提出的,其時東莞2008年度的財政預算已經通過東莞人大的審議,預算中並無臨時生活補貼這一項支出。那麼這由東莞市財政直接下撥的過億元「紅包」來自財政的哪一部分呢?尚未經過人大代表大會審議的這一項支出又是否違反了公共財政的使用原則呢?
東莞市財政局局長詹文光表示,臨時生活補貼的支出對東莞來說還不算很大的數目,東莞是用財政增收的部分進行補貼。他解釋,根據有關法規,財政預算需經過人代會討論通過的。在整個預算過程中,如果發生變更或調整,還要通過人代會審核。但是如果整個財政收支發生了增收,對於增收部分,只要不超過某個比例,市政府可以先做決定,但是追加的支出要報人大。
究竟有多少人能領「紅包」?
根據東莞市發佈的消息,目前東莞現在上報了17個鎮街,已經為15個鎮的戶籍困難人口發放了臨時生活補貼共1.6多億元,還有兩個鎮街數字還在核實當中,尚有17個鎮街的困難人口未領到這1000元補貼。那麼最終會有多少人領到「紅包」?詹文光表示,最後的數據不能預計,餘下的鎮街的低保邊緣戶的核定工作仍在進行中。「我們是根據政策來做的,這樣才公平公正,符合條件的都給」。
發「紅包」舉措能否制度化?
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日前在全市領導幹部會上要求鎮村幹部做好統計工作,接下來要對當地困難群眾進行造冊。那是不是意味著千元臨時補貼會形成一種制度?
東莞市民政局局長杜度對此表示,東莞自1997年開始實行低保制度,到今年已經第四次對低保標準進行調整。從1997年的210元到今年的400元,已經提高了近一倍。這說明,低保問題早已納入機制來落實。
詹文光則表示,今後關注民生的態度是不會變的,臨時生活補貼不能簡單地說制度化,但市委市政府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出台更加有效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