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足跡」 訪意大利知名學者馬達羅先生
【文匯專訊】「我第一次去中國是在1976年,人民生活水平還很落後,但中國人民的熱情與勤勞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從那時以來,我先後去過中國157次,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並取得巨大進步的足跡,」意大利知名學者、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阿德裡亞諾·馬達羅先生前不久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馬達羅是被譽為「現代馬可·波羅」的「中國通」,記者來到他在意大利東北部城市特雷維索近郊的家中拜訪。在面積約60平方米的書房裡,馬達羅談笑風生。他一邊指著擺滿書架的有關中國的上千冊中外文圖書,一邊給記者講述他與中國結下的不解之緣。
馬達羅說,他從孩提時代就萌發瞭解中國的願望。「6歲那年,當小學教師的媽媽給我一本有關馬可·波羅的兒童畫冊,我愛不釋手,由此對遙遠的中國產生了感情,夢想有朝一日成為現代的馬可·波羅,去探訪這個東方國家,哪怕是步行也要去。14歲時,我有幸買到了中國作家魯迅的《阿Q正傳》,這本書成為我瞭解中國的新起點。」從此他開始閱讀大量有關中國的書籍。
馬達羅言談話語間流露出對中國的真摯感情。他說,1976年第一次到中國時,北京還沒有什麼高樓大廈,街道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車。如今,越來越多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車,北京的地鐵線不斷延長,北京越來越現代化。
30多年來,馬達羅走遍了中國大江南北,不僅到過北京、上海、西安和廣東等地,而且涉足內蒙古等邊遠地區,不僅看到大城市飛速發展的腳步,而且感受了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致力於脫貧奔小康的努力。
馬達羅每次去中國少則10天,多則1個月左右,拍下許多珍貴的照片。他透露,他準備今年年底前將他從1976年以來所拍攝的有關北京城市變遷的圖片整理成冊出版,這些圖片從不同角度反映出北京這個國際大都市3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將生動地再現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他說,今天的中國在各個領域的變化都是驚人的。在中國取得進步的進程中,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所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中國經濟發展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作為新聞記者,馬達羅曾為《晚郵報》等意大利媒體撰寫多篇文章,介紹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他還著有10多本有關中國的書,包括《馬可·波羅之後700年的中國》、《長城那邊不為人知的偉大國家》等。2003年中國「非典」期間,他前往北京,用手中的筆把一個真實的北京介紹給西方,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一些西方人對中國的誤解與偏見。
記者在馬達羅的家中看到,除書房裡擺放著從中國買來的各種中文圖書外,客廳裡也擺放著他從中國帶回的多件古色古香的傢具,還有來自中國的地毯、銀器、瓷器、唐三彩等。馬達羅饒有興致地向記者展示了他歷次去中國拍攝的照片及自己從中國寄給意大利家人的書信,這些照片和書信從不同側面講述了中國30多年來的社會變遷。
馬達羅是推動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多次協助中國在意大利舉辦歷史文物展,使更多意大利人瞭解偉大中國的文明史。他現在是威尼斯大學東方文明傳播中心董事,同時是中國國際文化書院委員。
馬達羅的兩個女兒阿里亞納和弗朗切斯卡,與父親一起奔波於中意兩國之間,從事文化交流。弗朗切斯卡給記者看她與父親今年6月在國家體育場「鳥巢」前的合影,她自豪地說:「到了中國,感到很親切,中國已成為我們的第二故鄉。」(據新華網意大利特雷維索9月30日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