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即時新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改革開放30年 九億農民昂首邁進新時代


http://news.wenweipo.com   [2008-10-09]

【文匯專訊】據人民網-《人民日報》報道,1978年冬天,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悄悄地簽訂了「包產到戶」的「契約」,由此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序幕的一角。發軔於農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擋的磅礡之勢推向全國。30年間,神州大地的廣袤鄉村經歷了歷史性的變革,9億農民邁進了富裕文明的新時代。

告別貧困向富裕文明邁進

 「實行『大包干』以前,生產隊分的糧食少得可憐,大家經常忍饑挨餓。實行『大包干』後,我們生活越來越好。現在,半數人家住上樓房,冰箱、彩電、手機已是平常物。」安徽明光市潘村鎮錢西村農民企業家錢永言說。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有2.5億農民溫飽不能保障。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作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舉,不僅促成了我國農業增長的「黃金時期」,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了上億人的溫飽問題,成為人類消除貧困史上的一個奇跡。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國農民的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0年前,我國有近半數農村人口喝不到達標的飲用水,這些年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僅從2001年開始到現在,就解決了近2億人喝清潔水的問題,到2015年,所有農民的「喝水」問題將得到基本解決。

 30年前,農民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衣服。現在農民腰包漸鼓,不僅穿衣服講究了,並且有更多的餘錢投向住房,如今在農村,磚瓦房比比皆是,小洋樓也不稀罕,一部分農民還在城裡買了商品房。30年前,農民嚮往的「大件」是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三轉一響」,而今,平板電視機、自動洗衣機、電腦等高檔消費品進入尋常農家,小汽車也已進入部分富裕農戶。

 30年前,即使在平原地區的農村也基本都是土路。如今,絕大多數村修了柏油路,通了公交車,田間地頭也修了機耕水泥路。截至去年底,農村公路總里程已超過300萬公里,鄉鎮通公路率達98.54%,建制村通公路率達88.15%。

10個「一號文件」開啟劃時代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發佈了10個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奏響了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的主旋律。

 從1982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連續5年發出「一號文件」,對農業和農村改革發展作出戰略部署,正式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鼓勵農民面向市場,發展商品經濟,確立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逐步取消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推進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鄉鎮企業和建設小城鎮。

 這5個「一號文件」,激發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民收入增長帶來了強大的動力,開創了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據統計,1978年到198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年均遞增17.71%,其中1982年的年增長率為19.9%,為歷史最高。從1978年到1988年,糧食總產由4000億斤增加到8000億斤,創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跡。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鄉鎮企業成為中國經濟中最活躍的部分,全國工業產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農村的改革和發展不斷面臨新的難題。特別是從1997年開始,農民收入增幅連續4年下降。「有飯吃,缺錢花」,「吃飽了飯,看不起病,讀不起書」,城鄉發展嚴重失衡,農村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城鄉居民收入在一度縮小後又進一步擴大。

 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中國農村改革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04年至2008年,中央連續出台5個「一號文件」,主題分別是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實行城鄉統籌的戰略決策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強調農民增收,給農民平等權利,給農村優先地位,給農業更多反哺。這5個「一號文件」共同形成了新時期加強「三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體系,構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制度框架,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數據顯示,農民人均收入增速由2003年的4.8%提高到2007年的9%。這5年,被公認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發展最好、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幹部群眾心氣最順的時期之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提速

 正當億萬農民享受黨的惠農政策帶來的實惠和喜悅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重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吹響了鼓舞人心的進軍號角!這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導下的農村綜合變革的新起點。中央提出五句話20字的要求,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新農村建設蓬勃興起,全面提速。

 「多予」——明顯加大了對「三農」的扶持力度。過去5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累計達1.6萬億元,相當於前10年的總和,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制度,開創了直接補貼農民的先河;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推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與推廣,減輕了農民看病就醫的負擔,目前已覆蓋全國98%的縣(市、區),受保障農民超過8億;農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更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此外,到去年年底,全國所有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已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國農村低保人數達到3688萬人。

 「少取」——全面取消了農業稅、牧業稅、農業特產稅。

 「放活」——農村綜合改革步伐加快,林權改革進展順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農民工權益保護和服務工作加強,推動了城鄉平等就業的進程……

好日子還在後頭

 30年間,我國農村經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巨大轉變,農業正從傳統農業邁向現代農業,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新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成為統籌城鄉、以城帶鄉、加快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成為整合力量、匯聚資源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載體。

 好形勢來之不易,保持好的發展勢頭需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目前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在農村,農村改革仍要繼續爬坡。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將目光聚焦「三農」,將就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做出新的戰略部署。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征途中,廣大農村的面貌必將日新月異,億萬農民的生活必將越來越好。

  相關「即時中國」新聞
探訪達賴「老巢」:漢語教學遭排除    [21日 16:32]
新聞出版署副署長蔣建國安徽調研    [21日 16:20]
新華社署文解讀達賴集團「備忘錄」    [21日 15:50]
汪洋:允許改革失敗 不許不改革    [21日 15:42]
滬留學生在芝加哥墜樓亡    [21日 15:29]
獸性男子2次強暴小姨子 強姦岳母未遂    [21日 15:17]
汕頭逾千輛的士昨集體停運    [21日 15:09]
王毅現身APEC會場 傳為胡連會作準備    [21日 15:02]
四川地震遇難學生已達19065人    [21日 15:01]
深圳龍崗大火案 公安副局長贓款上億    [21日 13:52]
據稱楊湘洪曾寫信回國 請求寬大處理    [21日 13:49]
上海留美學生芝加哥大學墮樓身亡    [21日 13:08]
汕頭千的士停運 大理數百客運司機罷工    [21日 13:04]
圖:郴州原市委書記、市長分別判死緩、無期    [21日 12:49]
杭州地鐵塌陷事故遇難者增至10人    [21日 12:37]
老總斥資4萬校園求愛 失敗告終    [21日 11:39]
滬鬧市區煤氣爆炸 致1死4傷    [21日 10:26]
潘石屹:北京普通住宅面臨巨大降價壓力    [21日 09:25]
甘肅隴南上訪群眾稱被壞人利用    [21日 09:24]
官方消息否認近期推出燃油稅    [21日 09: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即時新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