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30年前,在很多農村地區,婦女生孩子都要請「接生婆」。那時,「接生婆」是一個很吃香的職業,每接生一個嬰兒,不僅能吃上一頓好飯,還會受到嬰兒全家的感激。但是,絕大多數「接生婆」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只憑經驗接生。
如今,「接生婆」這個古老的職業幾乎消失。目前,全國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1.96%,母嬰安全得到有效保證。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成就顯著,人群健康狀況持續改善。目前,我國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嬰兒死亡率為15.3%。,孕產婦死亡率為36.6/10萬,兩項指標均有明顯下降。
新農合實現以縣為單位全覆蓋,8億多農民看病有保障
「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這曾是我國農民看病就醫的真實寫照。20世紀80年代後,隨著傳統合作醫療出現大面積滑坡,農民主要靠自費看病,經濟負擔沉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情況突出。
2002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農民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2003年起,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新農合的投入逐年加大。到2008年,中央對中西部地區參加新農合的農民補助為每人每年40元,地方財政也相應提高為40元,農民個人繳費增加到20元。如今,中西部農民基本實現了人均籌資100元。
目前,新農合制度框架及運行機制基本形成,新農合對農民健康的保障作用逐步顯現。從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全國累計已有11.6億人次享受到新農合補償,共補償資金847億元。其中住院補償8252萬人次,補償資金684億元,平均每人次住院補償達830元;有9億人次享受到門診醫療補償,1.7億人進行了健康體檢。
為了解決貧困人口的看病就醫問題,我國建立了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一部分貧困人口由政府資助參加了新農合,進而可以享受到新農合的報銷。到2007年底,全國含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都已建立了農村醫療救助制度。
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國開展新農合的縣(市、區)達到2729個,已覆蓋全部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提前實現了在全國農村基本建立起新農合制度的目標;參合人口達8.15億,參合率為91.54%,全國新農合本年度已籌資608億元,上半年累計受益2.35億人次。
實踐證明,新農合是我國農村衛生改革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現階段我國實現農民基本醫療保障的重要形式。
「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初具雛形,居民有了「家庭醫生」
如果把大醫院比喻為人體的「主動脈」,那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是人體的「毛細血管」。2000年以來,我國城市逐步建立了由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成的新型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引導居民「預防保健在社區,疑難重症到醫院」。
2006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自此,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由部門主導逐步向政府主導轉變。截至2007年底,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都已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達2.4萬個,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衛生技術人員總數達26萬人。在一些大中城市,「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已具雛形。在北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回歸公益性,312種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醫護人員全部「吃皇糧」。
如今,越來越多的居民享受到政府免費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和方便廉價的基本醫療服務,社區全科醫師團隊成為居民健康「守門人」,人人擁有「家庭醫生」的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國家免疫規劃擴大到15種疾病,重大疾病防治加大力度
提起「天花」,很多人都感到陌生。然而,提起「種牛痘」,很多人都有記憶,因為胳膊上的「印跡」是抹不掉的。半個多世紀前,一場普種牛痘疫苗運動,讓新中國徹底消滅了天花。
30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免疫規劃,預防、控制以至消滅了許多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傳染病。自1978年開始,全國普遍實行計劃免疫,採用卡介苗、脊灰、麻疹、百白破等4種疫苗,預防結核、脊灰、麻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6種常見傳染病;2002年,國務院將新生兒乙肝疫苗納入免疫規劃,國家免疫規劃擴大到5種疫苗預防7種傳染病;2007年,國務院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將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風腮聯合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至此,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可預防15種傳染病。經過不懈努力,我國如期實現了以省、縣、鄉為單位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達到85%的目標。
我國曾是脊髓灰質炎嚴重流行的國家之一。自1994年10月報告最後一例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後,連續保持全國無脊灰狀態。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確認,我國所在的西太區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無脊灰地區。
我國曾是「乙肝大國」。自1992年以來,全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減少了3000萬人。2005年,國務院將乙肝列為重點控制的傳染病。2007年,兒童乙肝疫苗三針接種率達95%以上,有效預防了乙肝的流行。
我國政府還重點加強了艾滋病、血吸蟲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加大了經費投入力度,積極採取綜合措施,遏制了上述疾病的流行。同時,政府將鼠疫、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作為重點監測傳染病。
我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不斷完善。自2004年起,全國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啟動,實現了37種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截至2007年底,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網絡報告率為100%,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網絡報告率為95.99%,鄉鎮衛生院網絡報告率為79.04%。(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