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一份涉及調高個稅起征點、大範圍提高工資、建立對低收入階層補貼的長效保障機制等內容的方案近日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有消息稱,該方案正在由國家發改委起草,旨在擴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國內消費增長。但這一說法在24日被發改委否認了。
《中國經濟時報》報道,對於起草相關方案的消息,國家發改委新聞處24日下午回應稱:「莫名其妙,我們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相關報道出於11月22日出版的平面媒體。報道指出,相關知情人士稱,方案涉及生產性消費、生活性消費和服務性消費,如果按市場劃分則可以分為農村消費和城市消費。國家發改委人士說,只要能啟動老百姓花錢,所有的方式都可以研究。
長期增長仍需消費
外部環境的惡化導致出口下降已成不爭的事實,調整經濟增長模式再次成為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重中之重。多年前,經濟學家就指出,中國經濟需要轉變增長模式,依靠外需不如啟動內需,加大投資利在當期,而刺激消費卻利在長遠。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尹晨指出,消費不足對中國來講是老問題了,這裡有三個原因。一是,居民收入增長低於GDP的增長率,更低於稅收收入的增長;二是,市場化改革之後,民眾需要自己消費的產品越來越多,這樣就存在強制儲蓄的現象,比如教育、醫療等方面;三是,城鄉收入差距比較大,城市消費可能飽和了,但農村卻沒錢消費。
目前,許多經濟學家將當下的經濟情況和1998年的情況相比較。當時,在依靠消費拉動增長上也做了不少調整。不但多次調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而且針對國企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企業離退休人員、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對像等城鎮中低收入群體,也不斷加大保障力度。
9000億元的消費支出
當前,面對較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更為廣泛和深遠的全球金融危機,需要在借鑒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適應新的形勢,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
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研究室主任張曉晶認為,擴大最終消費需求是轉變增長動力、提高民眾福利的根本途徑。他提到了三點措施:一是逐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的分配比重;二是擴大就業,增加收入,促進消費;三是適度調整房價,促進住房消費。
報道中稱,發改委草案中提到將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提升至45%左右,而2007年,中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例為39.7%。
國泰君安分析,按照中國城鄉居民平均消費傾向0.7來計算的話,可以增加消費支出約9000億元。但其中存在兩個問題,即勞動者議價能力不足以及消費增加對企業盈利及投資的削弱。
尹晨認為,在擴大消費刺激內需的政策上,國家要有長期和短期政策之分,尤其是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前景還不夠明朗的時候,嚴防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經濟的再次衝擊是非常有必要的。
尹晨指出,國家在政策的制定上可能會考慮投資的效果是可以馬上顯現的,而消費的效果可能會沉澱下去。但是,4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不可能解決全部經濟問題,刺激消費的政策仍然值得期待。目前,台灣地區發放購物券的方式就能比較好地解決消費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