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財經》報道,每月的11日,是國家統計局公佈上一月度經濟數據的日子。
「一般在前一天晚上寫稿時就能收到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具體數值。」一位不願具名的經濟記者說。第二天,在他所供職的報紙上,預測的數據通常與官方數據僅有細微的差別。而這也是為了掩人耳目、刻意調整的結果。
像一張從講台被傳遞至課堂的小紙條,到達記者們手中時已是教室的最後一排;那些活躍在市場一線的投資機構、券商,正是坐在前排的人。
直到2011年4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第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上表示,譴責提前洩露還在保密期的數據的行為。「國家統計局正在按照相關的規定和程序進一步瞭解和處理這件事情。」他說。
幾乎沒有人把盛來運的表態當真,因為他在去年,甚至包括他的前任李曉超,面對屢屢洩密的經濟數據,均發出過類似的聲音。
但風暴確已來臨。6月14日,盛來運通報,國家統計局辦公室一名秘書因此接受調查。幾天之後,北京市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局長張華偉表示,目前已對涉及國家宏觀經濟數據洩密事件的五人進行立案偵查。
接近此案的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該案正由北京市檢察院一分院和海澱區檢察院偵辦,並反覆提示,「涉密很深,國外機構也有牽涉」,上述五人來自五家不同的機構,這也表明經濟數據反腐已席捲多家經濟決策部門。
數據反腐風暴
在今年3月的「兩會」期間,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對媒體表示,將盡可能縮短統計數據產生到發佈的間隔時間,盡可能縮小涉密範圍,以全力確保統計數據不提前洩露。
經濟數據在公佈前流傳到市場上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市場投資者和統計部門。對此,馬建堂表示,數據提前洩露不利於市場的平穩運行。目前統計局發佈數據的時間不變,今後將正式對外公告數據的產生到發佈時間,但現在還不適宜透露細節。
一個月之後的4月15日,正逢國家統計局第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盛來運進一步重申了國家統計局的立場。
市場並未解讀國家統計局的警戒之語。6月初,多家媒體披露因經濟數據洩露,國家統計局和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兩名副處級工作人員被調查。盛來運在6月14日證實,國家統計局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正在接受司法調查。
《財經》記者獲知,接受調查的是國家統計局一名副局長的秘書孫振。至今仍可從國家統計局網站上查詢到孫振的個人信息:他畢業於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2007年從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通過筆試、面試等程序,錄取為公務員。儘管為副處級,但作為副局長秘書,孫振可以接觸到諸多敏感數據,比如國內生產總值、CPI等。
孫振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場合,是今年2月24日至25日陪同其上司在南寧考察規模以上企業的基本情況和數據核查工作。此後不久即捲入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