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局二:暴漲紅利,到底誰在數錢竊喜?
那麼,肉價上漲,消費者買不起、養殖戶「傷不起」,到底誰在其中獲利了呢?目標指向了一個特殊的群體——活躍在廣大農村的生豬經紀人,他們是是生豬從生產走向流通的第一個環節,也是在肉價上漲了獲利最大的一個環節。
【網言網語】網民「磨盤寒士」說,農民養豬一年的收入還抵不上經紀人一天收入,流通環節話語權太大,在價格博弈中,農民總是輸家。網民「yingye」說,生豬經紀人就像蔬菜販子一樣,吃掉了豬肉利潤的一大截。
【現場調查】7月10日,記者跟隨江津區石門鎮經紀人周來銀到金龍村收購生豬。當天周來銀從農民手中收了24頭生豬,均價為每斤9元左右,隨後他將豬銷售給江津城區的豬肉屠商,價格為12元,平均每頭豬能賺240元左右。而養豬農民在行情好的時候,一頭豬才有約200元收入。
記者採訪發現,散養農戶一般一年能養7、8頭豬,收入約為兩三千元,而經紀人一天就能收豬20頭,平均每頭賺200元以上,一天就有4000元進賬。
生豬經紀人周來銀說:「農民都沒抱團議價的能力,加上信息閉塞,不瞭解市場動態,豬肉定價權一般掌握在經紀人手裡。」重慶合川區生豬經紀人李林告訴記者說,在價格博弈中,養殖戶基本處於弱勢地位。生豬一到出欄期就須盡快售出,這時豬吃飼料也不長肉,養殖成本很高。經濟人往往可以利用農戶急迫心情,盡量壓價,獲取更多利潤。
【專家觀點】重慶市農委畜牧處處長呂祖德說,豬肉價格經過養殖戶、生豬經紀人、豬肉經營戶是層層遞漲的順價交易關係。無論豬價如何變化,生豬經紀人都能穩賺不賠。
重慶市社科院研究員王秀模說,農戶養豬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就沒有市場議價權。除非在運輸環節出現死豬現象,一般而言生豬經紀人都能穩賺不虧,且利潤空間比養豬大。同時,生豬經營的風險大都集中在養殖環節,中間環節往往能憑借其優勢地位把風險轉嫁給農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