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6日進入第20天。隨著工會和學生加入,抗議活動不斷向美國其他城市蔓延。抗議者們將矛頭直指華爾街上的大金融機構,並指責政府對金融機構的救助造成了大多數人的困境。
美國一些專家認為,抗議活動已逐步向規模浩大的社會運動演變,暴露出了美國經濟、政治和社會領域中存在的諸多深層次問題,可能對美國未來的政治決策產生一定影響。
抗議規模不斷擴大
這次抗議活動最初由一家名為《廣告剋星》的網絡雜誌發起,行動口號為「佔領華爾街」。最初只有幾十個年輕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紮營,隨後規模越來越大,並蔓延到多個城市。
目前,抗議活動已得到工會和學生的支持。截至目前,美國國內已有超過70所大學的學生參與到抗議活動中。5日,抗議示威者在紐約舉行最大規模的遊行,數千人參加。華盛頓、洛杉磯、波士頓等城市也出現抗議活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呂曉波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本週之內還將有150個城市參加,抗議活動會迅速蔓延到美國全國。
美國世界政策研究所主席烏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也指出,「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今後還會繼續擴大,越來越多的人會加入這個行列。
抗議者中絕大多數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中很多人來自美國左翼以及弱勢群體,面臨各種經濟困境,或失業,或背負鉅額貸款,或父母的房產被銀行收回,流離失所。
要華爾街承擔責任
「佔領華爾街」活動主要是抗議華爾街大金融機構貪婪無度、缺乏自律,敦促這些機構為危機負責,敦促政府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
抗議者舉著「我們代表99%的社會」的牌子,喊著「華爾街需為一切危機負責」、「向華爾街徵稅」、「將金錢踢出選舉」、「停止寵溺華爾街高管」、「還我們的稅收」、「我們要工作」等口號。抗議者認為,那1%最富有的人群掌握著社會財富的40%,卻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華爾街是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和目前經濟困境的始作俑者,卻得到了政府的鉅額救助,導致危機的「苦果」由納稅人吞嚥。
曾到現場聲援抗議活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目前美國金融市場本應承擔的配置資本並管理風險的角色已經失靈,「因金融系統過錯造成的損失正由社會均攤,收益卻進入私人腰包,這不是資本主義,不是市場經濟,這是扭曲的經濟。長此下去,美國將不能實現增長,不能建立公正的社會」。他認為,如果美國金融界不擺脫魯莽借貸和投機行為,美國經濟不會出現強勁復甦。
《金錢與權力:高盛如此控制世界》一書的作者威廉·科漢也在近日撰文說,2008年金融危機後,華爾街非但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竭盡全力遊說國會,試圖扼殺所有金融監管法案,導致意在監管華爾街、保護消費者、改革金融秩序的《多德-弗蘭克法案》在推出一年多後,至今仍似一紙空文,毫無實施細節。
暴露美國深層問題
專家認為,這次抗議活動是由美國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引發的。
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儘管美國投入了鉅額救助資金,並採取了兩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向金融系統注入大量流動性,但銀行惜貸依然明顯,企業雇工意願不強,經濟增長緩慢。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美國經濟僅增長1.9%和1.3%,而8月份的失業率高達9.1%。呂曉波指出,經濟復甦乏力是誘發「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之間勾心鬥角,互相掣肘,讓很多政策無法得到迅速而有效的實施,這也讓民眾十分惱火。
呂曉波認為,目前美國政治中的妥協越來越難,民主、共和兩黨之間經常出現僵局,決策機製出現失靈現象。此次「佔領華爾街」活動就是對這種決策機制失靈的現象予以抗議。
因此,美國總統奧巴馬6日對抗議者的初衷表示理解。他敦促國會儘快通過促進就業法案,對富人增稅。
烏科指出,長期以來,最底層的美國人參與政治的程度很低,他們的聲音很難被決策者聽到,他們的利益也很難在政策中得到保護,這次抗議活動是草根階層試圖改變政治決策的有益嘗試。
或影響美政治決策
美國專家指出,這次規模龐大的抗議活動最終可能會對華盛頓的政治決策產生影響。
由於面臨冬天惡劣天氣等挑戰,「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能持續多久還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呂曉波說,究竟這一抗議活動能不能真正把它的訴求轉變成對決策者的壓力還有待觀察,「但是我個人感覺,這可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民權運動以後第一次影響比較大的社會抗議運動」。
很多人認為,「佔領華爾街」的訴求混雜不清,沒有統一的領導和目標。針對這一說法,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珍妮·科恩說:「不必擔心他們沒有領導,不必擔心他們的訴求不統一、目標不明確,因為這不是政治黨派在謀求權力,而是社會運動在謀求影響。」科恩表示相信,抗議活動最終會對華盛頓的政治決策產生影響,促使他們在諸如投資教育和基礎設施、創造就業、鼓勵創新等方面作出正確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