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小悅悅父親轉贈善款遭道德指責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0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央視《新聞1+1》報道,發生在廣東的」小悅悅事件」算結束了嗎?按理說應該是結束了,肇事的司機抓起來了,然後人們圍繞著道德的這種討論一撥又一撥也該差不多了,更重要的是小悅悅已經不幸地離開了我們。按理說該結束了,但是似乎又沒結束,因為圍繞著當初社會各界捐到小悅悅家庭裡的這些善款,在小悅悅離開之後將何去何從,又成了人們的焦點。首先人們看到了溫暖的地方,因為小悅悅的家庭開始把捐給小悅悅的善款開始捐給別人,但是在這捐款的過程當中,卻聽到了太多的風言風語。在愛的當中,開始有了暴力,甚至強迫的一些痕跡,這個時候愛的滋味有點變了。

《新聞1+1》2011年11月2日完成台本

——只要愛,不要傷害!

(導視)

解說:

今天她已經離開12天,今天她的故事仍然沒有結束。

字幕提示:

2011年10月31日

王持昌 悅悅的父親:

他說今天這裡只能取六萬塊,沒錢了。

陳良發 患者:

謝謝他們,謝謝王先生,謝謝社會上的好人,謝謝他們。

解說:

一個兩歲的女童,一座內疚的城市,還有這愛能否得到延續的呼聲。

王持昌:

我也不會說什麼,用行動表示吧,但是好像有人說,我拿著錢跑了,我(不能接受)。

解說:

儘管這愛的延續充滿了沉重,但是幫悅悅把大家的愛心捐款送出去,年輕的父親依然艱難地做出了選擇。

《新聞1+1》今日關註:悅悅的故事。

白巖松 評論員: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發生在廣東的」小悅悅事件」算結束了嗎?按理說應該是結束了,肇事的司機抓起來了,然後人們圍繞著道德的這種討論一撥又一撥也該差不多了,更重要的是小悅悅已經不幸地離開了我們。按理說該結束了,但是似乎又沒結束,因為圍繞著當初社會各界捐到小悅悅家庭裡的這些善款,在小悅悅離開之後將何去何從,又成了人們的焦點。首先人們看到了溫暖的地方,因為小悅悅的家庭開始把捐給小悅悅的善款開始捐給別人,但是在這捐款的過程當中,卻聽到了太多的風言風語。在愛的當中,開始有了暴力,甚至強迫的一些痕跡,這個時候愛的滋味有點變了。

解說:

從12月21日凌晨到今天,12天來,小悅悅的故事仍然在繼續。既10月31日向一位白血病患者捐出六萬元之後,今天悅悅的父親王持昌再次向一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捐出了三萬元,這些錢都是社會各界捐給小悅悅的善款。

王持昌:

這個交給孩子她父親吧。

媒體:

好,謝謝。我代表躺在無菌艙的李惠千感謝王先生,真的很感謝你。

李鋒 李惠千父親:

我孩子在(北京)309醫院,等待骨髓移植。

王持昌:

希望你的孩子能快點健健康康地好起來,你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不要放棄。

李鋒:

我就是這樣想,無論怎麼樣,只要有機會,一定給孩子看下去。

解說:

得到這筆捐款的是一個10歲女孩,名叫李惠千。因為正在北京治療,因此善款是通過其父親的一位身在廣州的同學代為接受後,再以匯款的方式交給小惠千父親的。

李鋒:

三點左右的時候給我打電話,大概到五點左右就到賬了。我感覺這個愛心對我、對孩子幫助太大了,真的要沒有他們的幫助,也不會堅持到今天,孩子和我們早就回家了。

解說:

小惠千自從今年4月被確診患上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以來,嚴重的病情和高達60多萬元的醫藥費,讓這個來自安徽省碭山縣的普通家庭走上了一條沉重的道路。10 月份,小惠千跟隨父親來到北京309醫院治療,並且跟台灣的骨髓庫聯繫骨髓配型事宜,而此刻小悅悅父親捐出的這筆善款,減輕了小惠千家庭的些許壓力。

李鋒:

我就把這個錢先留起來,下一步給台灣那邊錢,體檢費9000,捐髓費49000,還有來回去台灣去拿這個骨髓的費用都挺多的,準備把這個錢看看能不能留下來,到時候去付骨髓的錢。

解說:

面對善款,小悅悅的父親王持昌曾對媒體說過,大家的愛心我們替悅悅送出去,而今天距離他的第一筆捐款也只過去了兩天。10月31日,王持昌通過媒體調瞭解到,一位男孩陳良發只差8萬元就能做骨髓移植手術,之後王持昌就將這雪中送炭的6萬元善款,交到了陳良發的手上。

陳良發 患者:

謝謝他們,謝謝王先生,謝謝社會上的好心人,謝謝他們。

解說:

而錢送到之後,王持昌又匆匆離去,因為他還要去見下一位需要幫助的人。

王持昌:

我也不會說什麼,到時候用行動表示吧。但是必須得謝謝天下的好心人,批評我的也對,他關心孩子嘛,關心孩子才會說我,對不對?如果不關心的話,也不會去說我什麼,但是好像有人說我拿著錢跑了。那就隨他們說去吧,反正我人在這兒,你們也看到了。

白巖松:

其實圍繞著一個善款沒用完,或者說是沒法再用了,接下來將何去何從,這樣一個大討論可不是從這件事才開始的。在1994年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山東的小女孩叫楊曉霞,不幸得了一種很怪的病,當時全國的善款雪片一樣地飛來。在1994年,大家想像一下,一共收到了善款87萬元,最後刨掉治療費,治得很好,然後接著把她上學的一些補助等等都刨掉,還剩45萬,一下子成了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不過當時是處在一種善意的討論過程當中,最後楊曉霞和她的家庭是愛來自於社會也返還社會,捐給了宋慶齡基金會,然後去幫助那些有疑難雜症的孩子,後來楊曉霞還上了大學。整個這個故事是在一種善的推動之下,而且大家沒有太多的不舒服,成為這方面事情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但是到了這次小悅悅的時候,開始有了一些新的做法,讓我們開始感覺到了一些不安。因為聽說在這樣過程當中,小悅悅剛離開,她的父親開始接到電話,錢捐沒捐等等等等,到底是不是這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接下來我們就要連線一下,全程一直在跟蹤採訪這件事的南方電視台的記者劉藝。劉藝,你好。

劉藝 南方電視台記者:

白巖松,你好。

白巖松:

在小悅悅不幸走了之後,她的父親,或者說她的家庭接到的電話有說,讓她趕緊把錢捐出去,還有是尋求幫助,這方面的情況到底到什麼樣的程度,你給觀眾朋友介紹一下。

劉藝:

就是在小悅悅去世以後,她爸爸之前有跟我說過,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的電話,包括短信,都在對他一個質問,包括善款的去向,包括在質疑他是不是在斂財。

白巖松:

是否也有向他尋求幫助的?

劉藝:

有,非常多,就是在他的第一筆捐款捐出去以前,就已經有人在尋求他的幫助,就是能不能用這些善款來幫助他們,在他把第一筆捐款捐出去以後,這些求助的電話,包括短信就更加多了。今天一個早上,他就已經收到了20多條的求助短信。

白巖松:

其實我幫他算了一下賬,捐出這八萬塊錢之後,只不過還剩下19萬多一點。據你近距離在他的身邊應該更多地去瞭解,他感受到的壓力是什麼樣?他怎麼辦呢?

劉藝:

其實對這個事情,他爸爸說,其實這筆善款就像一個燙手的山芋一樣,很難處理,就是很難處理得好。那麼他的一個想法就是對於別人這些言論,他自己不予理會,他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那麼對這筆善款,他在很多媒體也說過,他說想把大家的愛心送出去,不過這筆錢要用在刀刃上,不能盲目地誰都給、誰都送,他覺得這筆錢要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就像他的第一筆捐款,像陳良發一樣,他就缺那幾萬塊錢就能做手術,就能救回一條命。

白巖松:

非常感謝劉藝給我們帶來的報道,謝謝。

其實剛才劉藝在這個報道當中,一個詞應該用的是只有近距離才會感受到這樣燙手的山芋,這一點上也能感受到,其實小悅悅的父親在面對這筆錢的時候,他的一種心態。從某種角度來說,把這27萬多塊錢慢慢地花出去的過程,可能是一個療傷的過程,因為他如果陸續地看到被幫助的人能夠得到幫助的話,對他整個家庭也是一種愛的支持。

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從小悅悅剛一走,就開始不斷地接到短信、手機指責,然後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有一些謾罵。我不知道這樣的一種暴力的愛,或者用暴力的方式尋找公平,跟不公平、跟恨有什麼區別。他跟18位見到了小悅悅被碾過,但是有點茫然的人相比,區別又有多大呢?只不過是後者是第一次給他們的家人帶來了傷害,前者就是這些發短信、或者打電話的人,又造成了第二次傷害,我們是不是該反思這樣一種事情,暴力就一定會帶來愛,就會帶來公平嗎?這是愛和公平該採用的方式嗎?其實持這樣的看法很多了。

專欄作家魏英傑 (微博)說:「讓我關注的不是小悅悅父親如何花這筆善款,而是悲劇發生後一些輿論對他的壓力,讓還沉浸於喪女之痛的王持昌承受拿錢跑了的流言,何嘗不是往他傷口裡撒鹽。試問,這個時候誰會這麼做?難道不能給他多點撫平傷口的時間嗎?這多少體現了有些人的不寬容心態。」

說到這兒的時候,我還突然想起來,很多捐款的人未必去打這個電話或者發這個短信,不知道打電話、發短信當中,是不是也有很多不負責捐款,只負責監督,理論上也沒有問題,但是在具體的個人這方面的時候,您性子是不是有點太急了呢?

我們再看看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一方面他表達了理解,包括捐款的人關心這筆款的去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接著說,作為一個慈善工作千萬要注意不要造成傷害,因為孩子剛去世,會有這麼一個過程,我覺得我們特別注意在慈善領域,一定是這三個字非常重要,善推善。就是用善去推動善,而不是用暴力去推動善。

接下來我們繼續去關注這個事態的前前後後。

阮雪楠 廣東電視台記者:

今天零時32分,小悅悅因為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宣佈死亡。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 院方代表:

幼小的生命離開了人世,我們與社會各界一樣深感痛惜。

解說:

兩歲的悅悅離開人世,對全社會來說,這是一個讓所有人內心都充滿了內疚的生命。在小悅悅治療期間,兩位家住廣州的老人輾轉坐了三次公交,前往醫院看望當時尚在ICU病房搶救的小悅悅,並送上了自己的捐款。

熱心婆婆:

不是錢多不多的問題,這是我們的心意。

解說:

不僅僅是個人,有企業也特地從深圳趕來廣州,代表所有員工為小悅悅送來五萬元捐款。三千里之外的成都,成慈善總會向市民發出號召,推出成都友愛活動,為小悅悅發起網絡捐款。

廖文武 成都慈善總會副秘書長:

把所有的錢通過我們成都市慈善總會然後轉交給受助人小悅悅。

解說:

而這所有的愛心人還有一份尤為特殊,它來自將小悅悅從碾壓現場救起的老人陳賢妹。10月17日,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和大力鎮兩級文明辦,為她的善舉送去了兩萬元的慰問金。陳賢妹卻表示,要將慰問金捐給小悅悅。12天,今天小悅悅已經去世了12天,但是除了悅悅的後事,父親王持昌也需要面對另外的困擾。

事實上早在小悅悅還在救治的10月18日,王持昌就已經在媒體陪同下前往銀行開設了公開賬戶,用以接受全社會的監督。經確認,為了救治悅悅,當時共收到各界捐款27萬元。

王持昌:

給我孩子看病,剩下的全部用到給其他看病的兒童。

記者:

一分錢不留?

王持昌:

一分錢不留,絕對不留。那麼多好心人幫了我們那麼多錢,把這個卡可以讓大家去查,放到網上,你今天從這個卡裡面拿出來多少錢,拿這個錢幹什麼去了,我想讓這個錢更明白一點。

解說:

將各界對小悅悅的愛心傳遞出去,給全社會一個交待與回饋,事實上女兒去世之後,王持昌的內心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王持昌:

這個事情完全公開化,就沒有什麼隱私了,就沒有那些居心叵測的人說拿女兒的錢去買什麼東西,這一點是讓人很難接受的,就怕有這一點,還是公開吧,公開了好。

白巖松:

公開是因為太沉重了,其實在他的內心裡,原本也可能是公開,但是當有了這麼沉重的壓力的時候,這個滋味就變了。中國在很多的領域裡頭缺大師、缺大家,但是我們一直不缺道德家。我們的確看到人群當中愛心開始湧動,然後去捐款等等,但是也越來越經常地發現,有很多人在捐款的同時,還要捐出道德來,更開始有一些讓人不理解的地方。有很多的人不捐款,也不捐愛,但是總在捐道德,在這樣一個細節過程當中,其實有可能也會破壞愛,為什麼呢?當所有的救助者都感覺到不堪重負,甚至所有的愛都是燙手山芋的時候,將來會形成一個非常糟糕的惡性循環。

在這一次的一個圍繞小悅悅的善款事件當中,還有一個細節是很耐人尋味的,現在我們看到是小悅悅的父親孤軍奮戰,自己不斷地接到手機短信,然後尋求該去幫助誰,但是他想尋找,把這筆錢放到專業的廣東慈善總會的時候,發現幾乎所有的網友全反對,網友可能會有情緒,但是換一個角度去想,網友按一個反對的按鍵是相當容易的,但是你有沒有仔細再去思考,這已經成了壓在小悅悅父親肩頭一個非常沉重的事件。他怎麼能準確,並且非常高效地去做好這樣一個別人希望他做的事情呢,這很難,但是大家按鍵的時候都非常簡單。

另外,非常重要的是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一定會走向慈善機構的更加專業化和公開透明,而不是我們破壞了一切,但是沒有人去建設,能指望人對人之間這樣一種捐款嗎?我們的思維停留在什麼樣的一種時代呢?接下來聽聽專業人士對此又是如何評論。

楊團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所以這樣的一個施加社會壓力的方式是公眾自己的自發行為,所以這個也沒有辦法用什麼方法來制止。公眾的這個自發行為也反映了公眾的一種心裡狀態,覺得這是一個公益的事情,是公益的募捐,能救孩子,這個錢再多,我們都願意掏,但是如果最後孩子還是救不了,這個錢留給家裡頭這不對、這不合適。所以這樣的一個思想就證明什麼呢?公眾對於向小悅悅捐款這件事,視為一個公益行為,不是個人贈予行為。我認為公眾有這樣一種意願表達無可指摘。但是這樣對於他的家庭肯定會造成壓力,我們國家大的社會保險的制度要進一健全,尤其是對孩子的醫療保險的制度。第二就是我們的公益組織要做好,公益組織要改革。

白巖松:

我同意楊團的一部分看法,就是大家的這樣一個希望,既然小悅悅都已經離開了我們,這個應該去幫助更多的人,而不是用作自用,我覺得這種心情誰都會理解,但是當採用這種帶有暴力色彩,甚至就是短信、謾罵、懷疑、謠言的方式的時候,戲就已經過了。其實呢圍繞小悅悅的事件,包括近一段時間,涉及到老年人跌倒了之後會去誣陷救助他的人,或許也該引發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來,咱們一起往下走。

解說:

面對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從十樓墜落,她毫不猶豫地衝上去,用雙手接住了妞妞,自己卻粉碎性骨折,她叫吳菊萍,2011年她被無數的中國人稱為「最美媽媽」。剛剛出院13天,還是為了孩子,「最美媽媽」吳菊萍又把自己收到的部分捐款捐了出去。10月20日,吳菊萍來到家附近的銀行,將5萬元善款打入了郭明義愛心團隊的賬號。這筆錢將為貴州畢節大山裡的孩子們購買冬衣,讓他們能過一個暖暖的冬天。

吳菊萍 「最美媽媽」:

這段時間我身體慢慢恢復,我也在想這個錢到底用到哪裡,後來也看到一些新聞,談貴州那邊特別窮,孩子的情況可能不好,可能孩子溫飽問題還是一個問題,所以把錢打算給他們了。

解說:

吳菊萍說,她受傷住院後,收到了10萬元企業捐款,這些錢她都要轉捐給社會其他有需要的人。

吳菊萍:

初步就是可能考慮新疆那邊貧窮的孩子,主要是針對孩子,或者是貴州,或者是新疆。

解說:

除了「最美媽媽」轉捐善款,愛心故事繼續延續的還有「最美鄉村教師」曹瑾,在她離世後,父親把各界捐來的五萬多元愛心善款全部轉捐給了女兒生前就職的平河鄉小學,幫助女兒完成生前的心願。

「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鄉村教師」曹瑾,但是生活中並不是總是充滿著愛。面對一些摔倒沒人救助的老人,面對伸出雙手救助,卻被冤枉的普通人,大家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石老太太:

我當時頭昏沉沉的,什麼都不知道,我以為是他的車(碰了我)。

殷紅彬 南通汽運集團飛鶴快客分公司駕駛員:

後來從公司過來的時候,我心裡是有一點壓抑,做好事怎麼那麼難,很善意一個舉動,也引來了這樣一個小小的麻煩。

解說:

這是今年8月28日的江蘇南通,一位好心的大巴司機殷紅彬扶起了摔倒的老太太,卻被誣陷為撞人的肇事者,直到警方調取了監控錄像,司機才被證明清白。而一周後的武漢,9月2日,一位八旬老人倒地一個多小時,卻沒有一個人上去救助,老人最終不幸離世。

李大爺的兒子:

在遠遠就看到,裡三層、外三層大約有一百多人,圍觀在現場,我分開了眾人以後,擠進了人群,看見我父親俯撐在地下,口鼻處有一灘凝固的血跡。

張師傅:

不是不扶,好多人都是經過好多教訓的。還有人是這樣講,他年紀大,不知道把他翻過來是好是壞。

解說:

我們在為最美的人祝福,為轉捐行為叫好,同時全社會也正在思考,如何讓悅悅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讓摔倒的老人也不再無人攙扶。

白巖松:

零點樂隊曾經有一首非常好聽的歌叫《愛太難》,其實看完剛才這個短片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愛太難,愛真的太難。但正是我們當下這個時代的這種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正是在愛太難的過程中,慢慢要去建設讓愛不那麼難。我們在面對老人沒人扶起,或者說等等這樣的小悅悅事件的時候,總是進行道德文章,道德口水滿天飛,僅靠道德就夠了嗎?其實純粹的好人很少,純粹的壞人也很少,大部分人都跟你我一樣,有好有壞,就看社會環境、法律制度等等,如何激活我們的好,抑制我們的壞。

舉一個例子,我們當探討很多的老人會去訛年輕人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的醫療保險的制度早已經覆蓋到了全民,很多的老人幾乎都有醫療保險的時候,請問當他摔倒之後,發現自己受傷了,他會擔心給兒女添麻煩,然後反過來要訛救他的人一口嗎?應該不會。

大家想想看,十幾年前發生車禍一追尾的時候,下來就打架動手,因為強者會決定讓弱者來賠款,或者把警察叫來,現在什麼時候見到再撞車的時候會打架?很少。大家下來的時候甚至還遞根煙,然後把保險的號一抄,了了,大家走了,你看,制度會讓人性中的好釋放出來。同樣的,小悅悅的事件當中,我們也要反思,父母在未成年人14歲以下的時候,如何行使自己的監護權,要承擔責任的。

專欄作家連鵬說:「小悅悅事件靠道德就能約束,還要法律幹什麼?加拿大兒童保護法非常全面和苛刻,如12歲以下孩子不能單獨留家,否則父母犯法,小悅悅事件首先應考慮法律責任問題,追究監護人責任和肇事司機責任,至於路人冷漠可以討論,但不是重點。」

還有河北柯柏松,這是一個律師,他說:「三方面立法要檢討,一是交通肇事生不如死的賠償制度;二是保護見義勇為者,懲罰見死不救者;三是家長或者監護人的監護職責等等。小悅悅的悲劇是上述三者的綜合作用使然。」

是的,在這裡我不想去談論更多的道德,而是要用制度激活人性中的好,那麼我們將來都是有道德的。

最後,不過還是要用道德落尾巴,最近兩天,我聽過最棒的一個段子,您知道是怎麼說的嗎?以後任何一個老太太、老大爺跌倒的時候,我們所有的人約好上去,一起去扶他,後果是什麼呢?讓老太太和老大爺一睜眼,不知道該訛哪一位,這多好啊。

      責任編輯:Shine
小悅悅善款引關注 父:燙手山芋      [2011-11-04]
觸目驚心的美國「小悅悅」事件      [2011-11-03]
小悅悅父親捐6萬救白血病人      [2011-11-02]
倫理學家反對見死不救立法論罪      [2011-10-27]
人大法工委談小悅悅事件 回應見義勇為立法爭議      [2011-10-27]
東莞男童兩遭碾壓 路人出手救      [2011-10-25]
銘記小悅悅 用愛來救贖自己      [2011-10-24]
魯車禍肇事方先施救後「殺」人      [2011-10-24]
粵總工會將為見義勇為職工提供免費法律援助      [2011-10-24]
小悅悅被碾案 兩疑犯被批捕      [201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