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華聲在線報道,中華民族被認作禮儀之邦不是偶然的。誠信、孝順父母、同情心、關愛他人,這些品質中國老百姓都是有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歷程,忠、孝、仁、義,禮、儀、廉、恥,這些都是滲透到中國人的血液裡面的,是中國幾千年文明的熏陶形成了這些最基本的優秀品質。
為什麼現在我們覺得這些品質現在好像缺失了?我認為應該看到兩個方面,一是在廣大的中國老百姓中這些基本的品質依然存在,不能說中國老百姓個個都是刁鑽的,不講誠信的,三十多年的大發展中,那些先進的人士,包括知識分子、官員、企業家,他們的行動背後都有主流文化在支撐。他們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品質,比如勤勞;同時也不排外,國外的好東西、新的技術和理念,他們也能夠接受,然後把這二者的優勢結合了起來。
但另外一部分,中國也出現了大家非常憎恨的不講誠信、坑蒙拐騙,對待他人冷漠,這種現象是有的,而且還不少。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認為需要構建中華主流文化。
上世紀中國主流文化一再遭衝擊被否定
中華民族不像世界其他民族,我們多數不信教,行為是靠文化來規範的。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可以改朝換代,但文化一直不變,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為什麼那麼穩定的原因。但是過去一百多年,我們的主流文化受到革命的衝擊,因為革命的需要,要推翻舊的制度,如果都遵循孔子講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革命就不能進行,所以1919年五四運動提出要「打倒孔家店」,那是當時革命的需要。但是也不能忽略革命對主流文化的影響和衝擊。
加上改革開放中國國門打開,我們一看外部世界,覺得外部世界有好多好東西,跟我們過去想像的不一樣,就覺得外國的很多東西很美好,對自己的東西卻不在意。
過去三十年發展的很快,但是人們心態很浮躁,急功近利,GDP掛帥,政績掛帥,只顧眼前不顧今後,這種現象到了氾濫的地步,就衝擊了我們老百姓原來還存在的道德的底線。有些人就被這股潮流捲走了,各種各樣醜惡的表現就是這樣形成的。
中華主流文化需三字經式經典總結 融入中國人血脈
但這並不等於我們的主流文化不存在。人需要有精神來推動它,需要有文化來造就他的觀念,觀念再推進他的行為,這就需要我們優秀的知識分子去總結。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可能需要幾代人一點點去總結,就像過去的三字經,用最常見的方式把最簡單的品質灌輸到老百姓思想中去。像我們幾千年裡出現的很多詩歌,老百姓都能背誦,這些東西到關鍵時候就起作用。在新時代就要有這樣的東西。
新的主流文化不僅僅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它必須包括世界先進文明的進步成果,同時包含過去一百多年革命當中創造的好東西。新的主流文化必須把這三樣融合起來,通過文藝作品、戲劇、歌曲、雕刻、繪畫、音樂、教科書等等,融化到中國人的血脈當中去。這種文化是構建中國主流文化的長遠大計,是長治久安的大計。而目前大家對道德底線缺失的不滿,本身就是為變革、為構建主流文化創造的條件。
(編者註:吳建民系我國資深外交家,曾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發言人,外交學院院長等職務。此文由吳建民口述,拾年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