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敘利亞 各方博弈的舞台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2-0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人物雜誌報道,2011年席捲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動盪,如今似乎只剩下一個焦點:巴沙爾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卡扎菲?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它牽扯到美國、俄羅斯、歐盟、中東國家在敘利亞這個小地方展開的博弈。

美國

一直不喜歡巴沙爾

美國不喜歡巴沙爾,這個立場毫不含糊。巴沙爾從父親手中接過的,是一個恩怨極深的美敘關係——1944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不顧法國反對,在西方世界率先承認敘利亞獨立。在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對沙特國王說:「如果法國拒絕允許敘利亞獨立,美國將不惜使用軍事力量,給予敘利亞一切可能的支持。」有了這層淵源,美國一直希望敘利亞以德報恩,日後乖乖聽話。然而事與願違,敘利亞堅決反對美國偏袒以色列,支持黎巴嫩、巴勒斯坦的民族獨立運動,這讓美國十分窩火。1978年,在美國總統卡特的主持下,埃及和以色列簽訂《戴維營協議》,埃以實現了和平共處,中東格局大變,敘利亞成為唯一有實力和以色列抗衡的前線國家。被美國徹底拋棄的敘利亞,只得投向蘇聯的懷抱,成為蘇聯在中東地區對抗美國的重要盟友,美敘關係陷入冰點。

2001年,巴沙爾接任敘利亞總統才一年多時間,就面臨重大挑戰:「9·11」爆發了。第二天,美國駐敘利亞大使館就遭到恐怖襲擊。巴沙爾做了明智的決定:火速派出安全部隊,以1人喪生、11人受傷的代價阻擊了恐怖分子,保護了美國大使館無人傷亡。但血的代價,也沒能緩和幾十年的積怨。當年12月,美國總統布什在聯合國大會上宣讀「無賴國家」名單,包括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古巴、朝鮮、蘇丹。2002年,布什用新鮮出爐的「邪惡軸心」名單取代「無賴國家」名單,雖然只剩下伊拉克、伊朗和朝鮮3家,但很快,時任副國務卿約翰·博爾又把利比亞、敘利亞和古巴「充實」進去。此後,在巴沙爾執政的10年裡,美國不得不和他打的交道,就是圍繞黎巴嫩問題爭吵、厭憎、嫌惡。

美國嘴上給敘利亞扣上「無賴國家」和「邪惡軸心」兩頂大帽子,手上也沒閒著。今年4月18日,美國媒體披露,從2005年至2010年,美國共資助敘利亞反對派1200萬美元(約合7800萬元人民幣),其中,總部設在倫敦的敘利亞流亡者組織「正義與發展運動」獲得了600萬美元(約合3900萬元人民幣)。今年4月25日,當巴沙爾把坦克開進南部城市德拉時,美國再也坐不住了,呼籲美國公民盡快離開敘利亞,駐敘大使館非緊要人員與所有家屬立即撤離——這與利比亞戰爭爆發前的做法一模一樣。5月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下令對巴沙爾等7名敘利亞政府高官實施制裁。10月24日,美國宣佈基於安全原因撤回駐敘利亞大使。11月24日,媒體追蹤到美國「喬治·布什」號核動力航母進入敘利亞附近的地中海海域,同時,主要在地中海活動的美國第六艦隊也在附近海域展開巡邏任務。

美國真的會動武嗎?這不僅是全世界的猜測,也是擺在奧巴馬桌上的難題。敘利亞是真正的中東核心國家之一,牽連著中東所有「老大難」問題——支持巴勒斯坦武裝派別哈馬斯,對巴以和平舉足輕重;支持黎巴嫩真主黨,對黎以和平至關重要;與伊朗關係密切,如果敘伊結盟,伊朗能從陸路直接進攻以色列。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台後,以色列西面已經失去了安全屏障,如果美國再把敘利亞逼急了,以色列就真正陷入四面楚歌。再加上敘利亞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裝,威脅伊拉克穩定,美國想打敘利亞,就必須準備應對最糟的後果——中東所有的反美火藥桶都一起爆炸。

歐盟

法國充當急先鋒

在歐盟國家裡,法國和敘利亞淵源最深。1920年4月,敘利亞成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二戰爆發時,英國和法國的「自由法蘭西軍」一同開入敘利亞。1940年,法國向德國投降後,敘利亞被納粹德國控制。但第二年,「自由法蘭西軍」總司令賈德魯將軍,就以盟國名義宣佈敘利亞獨立。二戰結束後,法國一直不願意放棄對敘利亞的控制,由於美國的強大壓力,才不得不在1946年撤走敘利亞境內的英軍和法軍,同意敘利亞徹底獨立。

獨立後的敘利亞仍然與法國保持千絲萬縷的關係,特別是法敘兩國的上層。薩科齊2007年當選總統後,為建立「環地中海國家聯盟」,一度和巴沙爾打得火熱。當時,由於黎巴嫩問題,巴沙爾在西方世界處於絕對孤立的狀態,是薩科齊率先恢復了與大馬士革的交往。用法國《觀察家》週刊的話來說,法國希望通過與敘利亞恢復關係,加強「環地中海國家聯盟」,當然還有經濟合同的急切期盼。

但這一切很快幻滅。2008年,薩科齊派特使見巴沙爾,要求釋放幾名政治犯,做個姿態,以方便邀請他參加法國國慶慶典,但被巴沙爾「粗暴地一口回絕」。法國向敘利亞出口空客飛機的合同,也因美國的反對泡湯。薩科齊從此恨透了巴沙爾。今年11月8日,法國外交部長朱佩表示,法國準備率先承認敘利亞反對派組織「全國委員會」。11月24日,朱佩稱,不排除對敘利亞考慮採用軍事手段。法國成為第一個提出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預的西方大國。11月28日,朱佩表態更加強硬,稱「巴沙爾政權時日無多,完全被孤立」。

歐盟其他主要國家英國、意大利、德國、葡萄牙等,基本採取了緊跟美國、法國的態度。

俄羅斯

駛出唯一一艘航母

無論美、法施加多大壓力,有個事實無法改變:敘利亞不是利比亞,巴沙爾也不是卡扎菲。巴沙爾善於傾聽他人意見,為人和藹,在國際社會中絕非「孤立」,反而有不少朋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俄羅斯。

蘇聯和敘利亞於1944年建交,比敘美建交還要早。1963年,敘利亞軍事政變爆發,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上台,和蘇聯簽署合作協定,從而在美國精心佈置的中東防線上打開一個巨大缺口,被稱為「蘇聯在冷戰期間的得意之筆」。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敘利亞對以軍的頑強抵抗,讓蘇聯刮目相看,從此對中東的援助向敘利亞一國傾斜。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前,蘇聯向埃及、敘利亞提供軍援總計54億美元,而敘利亞就得到35億美元,雲集敘利亞的蘇聯軍事顧問多達3500人,使敘利亞在戰爭中頂住了以軍的反攻。而蘇聯也得到回報——1971年,阿薩德總統剛上台不久,就將地中海的塔爾圖斯港對蘇聯海軍開放,這是蘇聯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海軍駐泊點。1974年,敘利亞同意將塔爾圖斯港升格為蘇聯海軍的正規海外基地,這也是蘇聯在海外的第一個正規海軍基地。阿薩德還將大量家鄉子弟送到蘇聯留學,在敘利亞培養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軍方親蘇集團。他對政黨管制極嚴,卻允許敘利亞共產黨長期在政府中佔有職位,使敘利亞一度被稱為「蘇聯人的以色列」。

巴沙爾上台後,繼續和俄羅斯保持良好關係。2010年,梅德韋傑夫實現了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總統對敘利亞的首次訪問,將兩國關係帶入新的「蜜月期」。今年8月19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反對西方國家要求巴沙爾下台。11月18日,已經宣佈競選下屆總統的普京,明確警告法國總理:「敘利亞離俄羅斯很近。」隨即,俄媒體宣佈,俄軍最新型的T—90主戰坦克已運抵敘利亞;俄唯一一艘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將搭載8架蘇—33型戰機、2架Ka—27型「蝸牛」式反潛直升機和不明數量的新型米格—29K型戰機,於12月上旬從巴倫支海出發,經直布羅陀海峽駛入地中海,預計明年春季停靠敘利亞塔爾圖斯港。屆時,敘利亞附近海域上,將出現美、俄航空母艦針鋒相對的局面。

俄羅斯為什麼力挺敘利亞?除了普京為競選總統造勢外,最重要的是保住俄羅斯在地中海的出海口、在中東的戰略位置。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這些涉及俄羅斯地緣利益的國家政權,已經相繼被美國顛覆了,俄羅斯在中東只剩下伊朗、敘利亞少數盟友。除非敘利亞反對派在與俄羅斯的接觸中,能夠滿足俄提出的利益要求,否則,俄羅斯的航母仍會繼續為巴沙爾撐腰。

中東國家

各有各的算盤

除了俄羅斯,敘利亞在中東地區也有盟友。

在阿拉伯世界中,儘管阿盟通過決議,對敘利亞實施制裁,但其投票過程暴露了阿盟內部的不一致。21個成員國中,19國投贊成票,黎巴嫩投反對票,伊拉克投棄權票。約旦等國也只是勉強投了贊成票,表示「對制裁草案仍持保留意見」。

黎巴嫩是夾在敘利亞與以色列中間、人口不足350萬的一個小國。20世紀20年代,它是法國殖民地大敘利亞的一部分。1943年,法國將殖民地劃分為伊斯蘭教的敘利亞和基督教的黎巴嫩,「分治獨立」。但此後,敘利亞的伊斯蘭教徒大量遷入黎巴嫩。1976年,黎巴嫩爆發內戰,請敘利亞出兵「協防」,敘利亞軍隊平定了內亂,也駐紮了下來。1991年,《敘黎合作協調兄弟關係條約》規定,3.5萬敘利亞軍隊可以長期駐在黎巴嫩,直至以色列從黎南部全部撤軍、黎巴嫩政府可以在全國行使國家權力為止。2000年,巴沙爾上台後,以色列完成了從黎南部撤軍,敘利亞沒有繼續駐軍的理由了。在美國的緊逼下,巴沙爾最終於2005年撤回全部駐黎軍隊。

不過,敘利亞在黎巴嫩苦心經營30年,留下了一支重要的親敘力量——黎巴嫩真主黨。阿薩德、巴沙爾父子認為,反對以色列佔領的「抵抗運動」不是恐怖活動,而是「正義鬥爭」,因此大力支持「武力反以」的真主黨游擊隊。在敘利亞的經濟、軍事援助下,現在,真主黨有一支2.5萬人的部隊,裝備著1萬枚火箭和導彈,被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一位前高級官員稱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輕步兵」。和黎巴嫩真主黨一起得到敘利亞長期支持的,還有巴勒斯坦的哈馬斯。這兩支武裝力量,是敘利亞在中東的兩張「王牌」。近年來,巴沙爾採用同樣方式,支持伊拉克的反美政黨和武裝力量,在中東又多了一個盟友。

伊朗雖不是阿拉伯國家,但與敘利亞同屬於什葉派穆斯林掌權的國家。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時,敘利亞是唯一一個支持伊朗的阿拉伯國家,從此關係緊密。就連支持真主黨和哈馬斯,伊朗也是和敘利亞一塊干。今年敘利亞騷亂發生後,伊朗多次警告西方國家,「不要插手敘利亞事務」。有消息稱,現在伊朗正向敘利亞提供幫助,協助封鎖和監控抗議者使用互聯網、手機和文字短信。

土耳其也不是阿拉伯國家,但與敘利亞存在密切的經貿往來,據敘利亞官方統計,敘利亞50%的投資來源於土耳其。因此,土耳其副總理兼經濟部長阿里·巴巴詹也應邀參加了阿盟討論制裁敘利亞的會議,他表示,土耳其將與阿拉伯國家密切協調,力爭解決敘利亞危機。此前,土耳其官員還公開表示,「敘利亞發生的一切,是西方殖民主義通過大中東政策實施的陰謀」。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分析認為,「土耳其有一個大膽計劃,建立一個由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和約旦組成的經濟體。敘利亞國內的權力之爭可能使這一計劃受挫;大馬士革的政權更迭很可能嚴重阻礙土耳其進一步提出倡議」。

因此,巴沙爾的未來,已不在於他的改革力度會有多大,而在於他如何利用政治資源,調配各方利益,在區域內縱橫捭闔,使自己的地位得以延續。

      責任編輯:葉蓁
俄製造超級外交懸念 兩大高官緊急赴敘斡旋      [2012-02-08]
外媒:西方對敘外交施壓升級      [2012-02-08]
意法等國宣佈召回駐敘利亞大使      [2012-02-08]
敘利亞問題 中國外交擁有道義制高點和足夠自信      [2012-02-08]
敘「武裝恐怖分子」焚車殺平民      [2012-02-08]
美歐鐵心要把敘利亞總統逼下台      [2012-02-07]
俄外長抵敘 將與敘總統會談      [2012-02-07]
伊朗敘利亞唇齒相依抗美國制裁      [2012-02-07]
敘利亞第一夫人衝突以來首表態      [2012-02-07]
美另推「敘利亞解決方案」:繞開聯合國 孤立中俄      [201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