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蘇丹和南蘇丹簽署互不侵犯條約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2-1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報道,在非盟蘇丹問題高級別委員會的調解和斡旋之下,蘇丹和南蘇丹1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簽署了一份「互不侵犯條約」。蘇丹情報部門負責人阿塔和南蘇丹情報局長道斯在非洲聯盟(非盟)官員的見證下,在「互不侵犯條約」上簽字,從而為上月底雙方在石油利益分配問題談判破裂後而導致的緊張形勢降溫。非盟委員會主席讓·平11日發表聲明說,歡迎蘇丹和南蘇丹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同時對促成此協議達成的各方予以感謝。

根據這項協議,蘇丹和南蘇丹承諾,互相尊重對方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並共同致力於發展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關係。為使「互不侵犯條約」得到全面落實,雙方還成立了一個混合委員會,作為監督機構,負責條約的監督和執行,並處理今後相關各方提出的要求。

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蘇丹政府和當時的反政府組織「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簽署了《全面和平協議》。根據該協議,雙方停止20多年的內戰,南蘇丹地區實行高度自治,過渡期為5年。在過渡期內,雙方的石油利益分配為各50%。根據《全面和平協議》規定,2011年1月9日,南蘇丹舉行全民公投,結果98.83%的絕對多數支持南方獨立。同年7月9日,非洲大陸一個新的國家——南蘇丹共和國正式誕生。

然而,根據《全面和平協議》,原本應該在2011年1月9日公投後至7月9日獨立前的6個月內,通過談判解決的石油收入分配、邊界劃分、阿卜耶伊歸屬、雙方人員國籍、債務分攤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均因分歧嚴重而未達成一致。這些本來應在南蘇丹獨立前在一個國家範圍之內談判解決的問題,拖到了南蘇丹獨立之後,變成了兩個獨立主權國家之間的問題,談判因而更為錯綜複雜。

去年7月,雙方在歸屬權有爭議的阿卜耶伊地區爆發衝突,導致聯合國介入,並由埃塞俄比亞以聯合國名義派軍進駐衝突邊界地區。去年11月,在石油收入分配談判陷入僵局的情況下,蘇丹政府以南蘇丹獨立後一直未向蘇丹交付「石油過境費」為由,扣留南蘇丹在蘇丹港的油船,並從南蘇丹通過北方輸油管道出口的石油中,扣取相應份額。此舉引發了南蘇丹的強烈不滿,並先後關閉了南方的油井和輸油管道,停止通過北方輸油管和港口出口石油。這一系列事件對蘇丹和南蘇丹的經濟形勢都造成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同時也造成了第三方合作夥伴的嚴重損失。

蘇丹和南蘇丹代表自今年1月初開始在亞的斯亞貝巴進行談判,但進展並不理想。1月底,雙方的「口水戰」進一步升級,南蘇丹方面威脅說,如果談判破裂、邊界爭端升級,南蘇丹準備打一場比內戰更大的戰爭。蘇丹總統巴希爾則在電視講話中指出,目前北南雙方的緊張關係更接近於戰爭、而非和平,不排除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但他同時表示,蘇丹不會首先訴諸戰爭,除非南蘇丹把戰爭強加給蘇丹。為緩解雙方的敵對情緒和緊張氣氛,中國、印度、新加坡、美國和非盟等方面均積極不懈地同蘇丹和南蘇丹雙方進行溝通,希望雙方本著互諒互讓、互利共贏的原則,盡快解決分歧。

針對雙方此次簽署的「互不侵犯條約」,中國駐蘇丹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郝宏社表示,這是一個積極的跡象和信號,北南蘇丹領導人是睿智的,他們通過這項條約向全世界表明,儘管他們之間存在諸多分歧和問題,但他們將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分歧,而不會訴諸戰爭。

南非非洲安全研究所執行所長吉利爾斯認為,北南蘇丹就邊界爭議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因石油收入分配問題而日益緊張的關係。這是北南蘇丹簽署的第一個試圖解決兩國爭端的協議,有利於兩國關係向正常化轉變。不過由於兩國傳統部族和宗教爭端由來已久,加之石油收入分配問題的高度敏感,兩國未來關係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責任編輯:回憶
蘇丹大使:中國工人被劫有政治敏感性      [2012-02-12]
中國工人講述在蘇丹被劫過程始末      [2012-02-10]
外交部:救遭劫工人未接受調解      [2012-02-10]
29名在蘇丹遭劫持中方人員抵京 1人踝關節輕傷      [2012-02-09]
中方堅決反對劫持平民以達到政治目的的做法      [2012-02-09]
29名在蘇丹獲釋中國工人抵京 中方千方百計營救      [2012-02-09]
29名在蘇丹遭劫持中國工人抵達北京      [2012-02-09]
蘇丹獲救同胞:回家了 心裡安心      [2012-02-09]
29名蘇丹獲釋中國工人下午抵京      [2012-02-09]
29名蘇丹遭劫持後中方人員乘機返回中國      [201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