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5月7日報道,《日本新華僑報》日前刊發署名文章說,有關中國赴日遊客人數和消費情況的信息,頻頻出現在日本的各種統計報告中,充分體現出中國遊客對於今天的日本是何等重要。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赴日中國遊客的消費水平已成為日本商業業績的晴雨表。而筆者認為,日本不應把眼光緊盯在中國遊客的消費額上,在關注人數變化的同時,更應該及時分析這一遊客群體的結構變化和需求變化。
文章摘編如下:
日本觀光廳近日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赴日外國遊客整體消費額為8135億日元。受東日本大地震影響,這一數字比上年同期減少近三成。但與此同時,日本觀光廳在這份調查報告中特別強調了中國遊客的「貢獻率」——中國遊客人均消費18.8萬日元,在所有旅日外國遊人中,中國大陸遊客的消費總額最高,達到了1964億日元,約占外國遊客整體消費額的四分之一。
而日本觀光廳公佈的另一份報告顯示,雖然2012年中國農曆春節提前到1月份致使2月份赴日中國遊客減少,日本全國百貨店涉外銷售額方面卻出現了41.5%的超大降幅。同時,3月份赴日中國遊客人數達到了13萬300人,刷新了歷年來的同期歷史紀錄。
此外,今年4月,山梨縣相關部門介紹,東日本大地震之後,前往富士山旅遊的外國遊客數量銳減了47%。但是,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預定了富士山旅遊行程的中國遊客數量迅速回升。在全年到訪富士山的外國旅遊者中,來自中國大陸的旅遊者數量仍最多,人數為4萬9800人。
像這樣有關中國赴日遊客人數和消費情況的信息,頻頻出現在日本的各種統計報告中,充分體現出中國遊客對於今天的日本是何等重要。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赴日中國遊客的消費水平已成為日本商業業績的晴雨表,中國觀光客已成為促進日本災後經濟復甦和實現整個「觀光立國」策略的重要支柱。
日本觀光廳的調查報告還顯示,目前,中國遊客中首次赴日的達半數以上,而且旅遊目的地多集中在東京、大阪和京都等地。因此,如何吸引中國回頭客,以及如何吸引更多的中國人前往東日本大地震的重災區巖手、宮城和福島三縣,是日本各旅遊部門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而想要完成這一目標,筆者認為,日本不應把眼光緊盯在中國遊客的消費額上,在關注人數變化的同時,更應該及時分析這一遊客群體的結構變化和需求變化。
首先,「70後」已成為今天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80後」陸續邁進而立之年,處於「奔三」行列的「90後」也相繼步入社會。阿童木、哆啦A夢、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等日本卡通形象,《聖鬥士》、《海賊王》、《七龍珠》等日本漫畫,陪伴這些人度過了童年。日立、松下、三洋、豐田等「日本製造」影響著他們的人生成長。電視、廣播、紙媒以及在日華人的口口相傳都讓他們對日本的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那麼,在這些人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後,赴日游成為他們目睹日本社會的大好機會。可以預見,隨著未來日本對中國遊客簽證政策的逐漸放寬,這些「70後」、「80後」、「90後」將成為中國人赴日旅遊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中國人赴日個人旅遊簽證限制由15天延長至30天,以及多次往返簽證的實現,使中國遊客赴日觀光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滯留時間的延長使不少人在到達目的地後,不再急於到商店消費購物,而是先趕赴景區享受愉悅的心情。在今年4月櫻花綻放的時節,一群中國遊客下飛機後將賞櫻聖地——東京的上野公園當作旅行的第一站。不僅如此,春天賞櫻花,夏天玩沖繩,秋天觀楓葉,冬天去滑雪,已然成為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理想中的日本旅遊計劃。
最後,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加大,以及中國人走出國門機會的增多,中國遊客也變得更加聰明了,中國遊客赴海外觀光遊玩的取向更加多元化,消費方式和模式已經有所轉變,盲目消費的狀況也有所收斂。日本關西經濟產業局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國遊客希望參觀日本工廠。在20∼30歲的中國年輕遊客中,近七成人關心日本食品加工業,現代工藝和傳統工業品製造業則分居二三位。此外,中國遊客對日本的環境產業很感興趣。
由上述現象可以看出,中國遊客的觀光取向已從購物消費轉變為文化消費。日本相關部門應該緊密關注這些變化,應勢而動。只有適應這種需求,不斷開拓出更具日本文化內涵的旅遊觀光資源,才能實現「觀光立國」策略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