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華媒:十八大釋放重大政經信號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1-1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11月12日報道,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大正在舉行,國際社會給予高度關注,海外華文媒體每一天都及時作出報道和分析評論。輿論關注到,中共十八大召開數日,可謂看點很多。人均收入新指標、黨建科學化以及堅定「三個自信」等重大命題的表述,都是十八大釋放的重大政經信號。

 海外為何高度關注十八大

 香港《文匯報》12日刊出社論說,海外關注十八大,是因為這次會議不僅關係到中國未來十年的發展,而且也將對世界未來十年的走向產生重大影響。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評論說,與其說,國際媒體和國際社會各界對中共十八大的關注,不如說是對中共十八大如何勾畫未來強國藍圖的關注。中共十八大召開之前,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共十八大對於中國來說是一次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會議,為未來中國的強盛確定發展方向。

 《芝加哥華語論壇報》的評論員文章《歷史和人民的抉擇》指出,海內外華人堅定不移地沿著十八大指明的方向,昂首邁進。其原因不是別的,因為這條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抉擇,它的理論和實踐必將在中國、世界和人類的歷史上寫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光輝燦爛的新篇章。

 台灣媒體近日也對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涉及台灣的部分進行分析和解讀。台灣《旺報》9日發表文章回顧10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各項成就。文章指出,十八大報告中關於兩岸關係的部分營造出有利於兩岸對話的氛圍與環境,未來大陸持續推出惠台或互惠的經濟政策,仍可期待。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版刊文評價過去幾年兩岸關係的發展,並對未來發展做了積極展望。文章說,過去4年多來,海峽兩岸的制度性協商在「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共識下,取得豐碩成果,簽署了18項協議。

 台灣《經濟日報》的社論指出,站在台灣的立場,我們非常珍惜得來不易的兩岸和平發展新局,因而希望十八大後能進一步開展兩岸關係,共同實踐兩岸和平願景。

 《大公報》11日發表評論指出,大陸和台灣對今後兩岸關係的大方向和大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達成默契和共識,兩岸關係將會沿著和平發展的雙贏軌道繼續前行。

 收入新指標、黨建科學化等釋出重大命題

 胡錦濤總書記在8日發表的大會報告中罕見地提到,「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美國《僑報》的社論指出,這種提法令人耳目一新。提出和強調「三個自信」問題,乃源於清醒的國際國內形勢判斷。有了清醒,自信會更強大;失去清醒,自信會成自大。由此可以預判,這應是中共對堅持既定道路、堅持改革開放的一個自信的解答。

 香港《大公報》10日刊出評論說,胡錦濤總書記十八大報告壓軸一部分重在強調「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9日,十八大新聞中心第一場記者招待會上,《人民日報》記者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由此展開的。這種突出的安排顯示出,黨建科學化這一重大命題,已在中共未來發展戰略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這是十八大釋放的重大政治信號。

 《澳門日報》12日刊出社論注意到,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標。具有里程碑意義,從定性的目標到定量的目標,由宏大的經濟發展目標到具體的民生指標,這不僅是中國執政黨執政理念的進步,更是執政黨對十三億多國民的莊嚴承諾。

 法國《歐洲時報》的評論說,十八大關鍵詞中「道路」與「改革」獨領風騷。從一錘定音的胡錦濤報告,到八面來風的分組熱議,從各個角度聚焦這兩個對中國未來影響最深遠的觀念。這是兩個不同觀念,但又是一個有機統一體。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10日的評論指出,中國政府未來十年在政治及經濟方面的改革力度,將決定著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動向,今次十八大推出的基本政策方針,相信會受到中國人民及世界各國人民的高度關注。

十八大專題
      責任編輯:杨阳
中共首次將「純潔性建設」列入黨建主線應對新挑戰      [2012-11-12]
三一董事長:入黨更容易找老婆      [2012-11-12]
代表稱中央委員差額選舉比例不能透露但感到滿意      [2012-11-12]
18大報告回擊「新左派改革派」      [2012-11-12]
代表團今預選中央委員醞釀新人      [2012-11-12]
四川兩名女代表攜嬰參加十八大      [2012-11-12]
新華視點:從十八大報告看改革新指向      [2012-11-12]
專家解讀十八大報告涉台政策      [2012-11-12]
十八大代表 七將軍名叫「建國」      [2012-11-12]
中共首提實行黨代會代表提案制      [20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