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援引美國外交學會網站12月20日文章稱,作為主要區域性和流行性疾病的傳播中心,東南亞往往被認為是對全球衛生安全的主要威脅。而中國和東南亞面臨著從「非典」、艾滋病到禽流感的一系列共同的衛生安全挑戰。
自2003年暴發「非典」以來,中國一直積極與東南亞國家在醫療衛生領域開展合作。中國與本地區國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圍繞健康安全建立的夥伴關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重要。至少有三個原因,使得中國參與區域衛生安全建設十分必要。
首先是出於區域經貿考慮。中國認為,經貿聯繫是中國與東南亞合作的基礎。儘管美國仍是該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中國卻是最富活力的經濟體。美國在亞洲的再平衡戰略促使中國必須繼續發出明確積極的信號:中國的崛起給東南亞帶來的不是安全威脅而是經濟發展機會。目前,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東盟也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去年,兩國人員往來規模達1360萬人次。中國當然不希望類似「非典」疾病的暴發,威脅經貿和人員往來。
另一個原因是出於地緣戰略考慮。北京與東南亞國家在衛生問題上合作,最初是為努力消除東南亞國家對中國迅速崛起的擔憂。如今,隨著中國在東南亞地區愈發強勢和美國的戰略重心轉移,讓該地區國家放心就變得更重要。外交政策制定者越來越一致認為,擴大合作,應對共同面臨的挑戰可以幫助國家間建立信任。加強在醫療領域的合作將有利於中國改善自身形象,贏得更加和諧的鄰里關係。此外,中國也面臨嚴峻的醫療衛生挑戰,做到不被外界當成東南亞衛生問題的源頭也符合中國利益。
此外,還有中國國內社會政治因素的考量。「非典」曾給中國帶來史上最為嚴峻的社會政治危機之一。鑒於重大疫情造成的國內反應,中國已將東南亞的疫情視為影響政治穩定的因素。在地方一級,雲南和廣西這兩個中國邊境省份將在中國與東盟醫療衛生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於與越南、老撾和緬甸接壤,這兩省應密切關注媒介傳染病的捲土重來。在東南亞地區,由於許多東盟國家缺乏發現、評估、通報和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核心能力,因此疾病暴發後更易跨國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