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變臉後的《人民日報》頭版更民生了。1月13日-15日,連續三天報道中東部霧霾天氣。這是1月13日頭版相關報道。資料圖片 【文匯網訊】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許多細心的網友近日發現,《人民日報》頭版已悄然改版:自今年元旦以來,《人民日報》頭版增加了批評報道和民生新聞比例,黨和國家領導人報道比例則相應大幅減少。
新一年「努力說真話、寫實情」
《人民日報》有關人士昨晚對南都記者證實,《人民日報》從今年1月1日起開始改版,頭版內容增加了輿論監督、民生新聞、經濟新聞比例,同時增加「導讀」板塊。
該人士表示,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項規定」給《人民日報》改版帶來很大空間,而「貼近讀者」作為《人民日報》一直以來的追求,也是此次改版的方向。
今年1月1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曾發佈消息稱,《人民日報》當日起增版,並表示:「新一年,我們將努力說真話、寫實情,讓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更具親和力感染力,更有可讀性可視性,實實在在服務讀者」。
半月內數度刊登輿論監督報道
自元旦改版半個多月來,記者發現,《人民日報》頭版多次刊登輿論監督報道:1月3日,在山西中南鐵路南呂梁山隧道發生造成8死5傷的爆炸事故後,刊登《追問南呂梁山隧道事故瞞報》;1月4日,頭條刊登武漢赫山《治理污染多花數億 鬧市地塊荒廢8年》的批評報道;1月7日,報道河南蘭考7名孤兒火災遇難後,記者給民政部撥打15次電話未得到任何回應的過程;昨日,刊發內蒙古「菜籃子」項目成欠薪工程的批評報道。1月13日-15日,《人民日報》頭版則連續三天針對中東部霧霾天氣進行報道和評論。
這些報道隨後在網絡引起熱論。有網友表示,《人民日報》頭版的這些輿論監督報道切中熱點「接地氣」,期待人民日報的改變能形成示範效應,帶動黨報的集體轉變。
實際上,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的《人民日報》近年來的新嘗試不斷。2011年4月和5月,《人民日報》以「本報評論部」署名連續推出5篇「注社會心態」系列評論,包括《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傾聽那些「沉沒的聲音」》等,引起強烈社會反響。
此外,去年7月22日,北京遭遇61年來的最大暴雨,《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當日正式開通,針對這場暴雨的微博更獲得1.5萬條評論和7.3條轉發。此後,該微博經常對熱點事件發聲,贏得不少好評。
延伸
央視《焦點訪談》也改版
記者獲悉,除《人民日報》外,開播19年的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也從元旦起首次大改版。改版後該欄目每期節目不再拘泥於一個焦點,且更加親民。如1月4 日晚播出的《焦點訪談》報道鄭州「房妹」事件和交通燈「黃燈」爭議。不少網友表示,《焦點訪談》終於找回了走失多年的「焦點」精魂。
《焦點訪談》節目組也證實,改版後的節目將堅持輿論監督特色,更貼近民生,並強化「有深度、有銳度」的評論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