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俄重大軍售合同尚待拍板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3-3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3月25日,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離開莫斯科後,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吸引了世界關注:據報道,中俄簽署了對華供應24架蘇—35戰機和合作建造4艘「阿穆爾」級柴電潛艇的合同,這是兩國10年來最大的軍售協議。不過,僅一天後,俄塔社立即澄清了這一消息。該社援引軍方消息人士的話說,雙方只是在今年年初簽署了有關框架性協議。在習主席訪俄期間,則完全沒有談到軍事技術合作的問題。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也就是說,提供蘇—35和「阿穆爾」的交易事實上「八字才剛有一撇」。然而,達成框架性協議的消息才剛傳出便被吵得沸沸揚揚,本身已說明這筆交易的重要性和受關注度。那麼,蘇—35和「阿穆爾」到底有何吸人眼球之處?這項可能標誌著中俄打破近10年來尖端軍備貿易停滯的「破冰之舉」究竟能否實現呢?

俄稱吸引中國的是發動機技術

蘇—35戰機是蘇—27截擊機的深度改型,屬於俄「4++」代飛機。研製該飛機的蘇霍伊公司在蘇—35的宣傳片中聲稱,該飛機是「為擊敗最強者而生」,而這指的恐怕正是它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的F—35戰機。然而,建造蘇—35的初衷卻不是強化其對空作戰能力,而是使蘇—27具備對地攻擊能力。此外,與蘇—27相比,蘇—35擁有更出色的抗干擾和隱形能力、更遠的航程及更高的機動性。

蘇—35是俄目前擁有的最先進戰機之一(其現代化程度僅次於正在測試的第五代戰機T—50),2012年12月,俄空軍收到了首批6架蘇—35戰機,俄國防部計劃在2015年為空軍訂購48架該型飛機。在出口方面,儘管俄正在積極尋找買主,但至今尚未簽署任何外銷合同。

蘇—35的主要特點包括機體設計、發動機、機載設備和武器。蘇—35的機體設計比蘇—27更完善,飛機的使用壽命從1500小時提高到6000小時。新型KSU—35綜合控制系統將蘇—27的遙控系統、自控系統、空中信號系統、輪制動系統等的功能集於一身,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和可操縱性。

蘇—35使用的發動機117S是AL—31F發動機的深度改進型,推力達到14.5噸。裝備這種發動機後,蘇—35的最大航速可達每小時2500公里。研製117S發動機的部分成果還將用在第五代戰機上。目前,全世界掌握這種高效飛機發動機技術的國家鳳毛麟角。俄媒指出,這款發動機正是蘇—35吸引中國買家的最主要原因。

在機載設備和武器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雪豹」相控陣雷達系統。它可探測到400公里外、雷達反射截面只有3平方米的目標。在90公里內,它甚至可以發現僅有0.01平方米反射面積的超隱蔽目標,比如隱形飛機和巡航導彈。同時,該雷達系統可同時探測和跟蹤30個目標。

相關談判早在2010年就有傳聞

而另一款俄最尖端軍事裝備「阿穆爾—1650」多功能柴電潛艇,其成品目前還並不存在。「阿穆爾」是俄「拉達」677型潛艇的出口版,屬於俄最新的第四代非核動力潛艇。

俄自用的「拉達」級潛艇僅在2010年向海軍交付了首艦「聖彼得堡」號,2012年其設計經過了大幅度改進。噪音低、隱蔽性強是「拉達」級潛艇的主要特色。據說,「拉達」在俄第三代「基洛」級潛艇的基礎上採用了更加先進的降噪技術。不過,有俄媒稱,真正令中國對「阿穆爾」感興趣的是其配備的AIP系統(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該系統是建造現代化非核潛艇的關鍵,而中國在該技術上發展得並不成熟。

蘇—35戰機和「阿穆爾」潛艇都是俄羅斯最尖端的軍事裝備。近年來,中俄之間的高端軍品買賣幾乎處於冰封狀態,俄在這方面的踟躕不進是主要原因。在對華出售蘇—35的問題上,俄羅斯「欲賣還休」的矛盾心理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俄中商談供應蘇—35並不是什麼新聞,相關談判早在2010年就有傳聞。2012年初,此消息獲得俄軍事技術合作局的證實並浮出水面,但談判卻遲遲沒有結果。2013年雙方簽署的框架性協議只表達了合作意向,並不是承擔義務的硬性文件。同時,中俄官方在這個問題上都不予正面評論。去年,記者在公開場合向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阿納托利·安東諾夫問及「俄是否在對華出口高科技軍品上有顧慮」時,他的答案也非常籠統,只是說「俄不擔心這方面的對華出口」,並用「中俄友誼」等說辭避開了蘇—35的話題。

俄國內兩派激烈爭論對華軍售

事實上,俄官方的這種模糊處理反映了其對蘇—35待價而沽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蘇—35是俄手中為數不多拿得出手的現代化裝備。它的定位是蘇—27到第五代戰機之間的過渡產品,俄軍工企業希望將它推向國際市場來獲得研發第五代戰機的資金。作為可靠的長期軍事技術合作夥伴,中國是非常合適的潛在買家之一;另一方面,「中國仿製威脅」在俄軍界和軍工界一直是流行的話題。俄擔心中國將自己的先進裝備買去仿製,然後加入自己的創新升級後拿到國際市場出售,對俄產品形成衝擊。

據俄媒報道,中俄在蘇—35合同的主要分歧在於供應數量。俄希望中方購買48架,這顯然是基於俄軍自己的採購量確定的。但中方認為沒有必要採購這麼多。況且,出口版蘇—35的單價可能達到8500萬美元,而內銷版的售價只有5000萬—6500萬美元。數十億美元的巨額訂單加上內外懸殊的價差讓任何買家都不得不三思而後行。

與此同時,俄國內在對華供應蘇—35的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爭論。

俄《獨立軍事評論》去年3月披露,相關人士在該問題上分成兩派。反對派依然叨咕著「中國仿製」的陳詞濫調,並且直指中國購買蘇—35的目的是獲得117S發動機技術來完善本國戰機的動力系統。但支持對華出口蘇—35的人也不在少數,他們的理由主要有三點:第一,中國採用俄制先進武器可以讓俄對中國軍隊「知根知底」;第二,俄對華出口現代化武器是符合兩國高層政治往來熱絡的應景之舉。同時,中國通過這些武器來抵禦來自美國的軍事壓力,對俄來說也是地緣政治好處;第三,軍事專家指出,中國試圖仿製俄AL—31發動機近20年而未果。由此推斷,蘇—35的動力裝置在未來短期內也無被仿製之虞。

無論如何,俄對華提供蘇—35和「阿穆爾」仍然是值得高度關注的一筆軍備交易。因為習近平主席剛剛結束的對俄訪問再次將中俄關係提升到新高度。而這種關係能否從政治親密轉化成務實合作,未來的中俄軍事貿易是一個具有說服力的指向標。

      責任編輯:旌旗
俄稱朝鮮聲明恐為翻譯錯誤所致      [2013-03-31]
中俄重大軍售合同尚待拍板      [2013-03-31]
印軍未來戰力與中國差距或拉大      [2013-03-31]
日不反省卻批中國是賊喊捉賊      [2013-03-31]
中國無力單抗西方需與俄結盟      [2013-03-31]
媒體稱底特律破產屬誤讀      [2013-03-31]
朝疑似擊美國「作戰圖」曝光      [2013-03-31]
美強烈譴責中非反政府武裝奪權      [2013-03-31]
朝鮮洩露作戰計劃 或有意為之      [2013-03-31]
朝向韓「宣戰」 韓稱其玩遊戲      [2013-03-31]